原标题:奉贤“一网统管”发挥实效 “一张图”赋能智慧化城市管理
作为上海奉贤的“中枢神经”与“智慧大脑”,奉贤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下简称城运中心)的智慧化管理模式已初具雏形,虽运行不足半年,但通过实战,如防汛防台、智慧工地、垃圾分类等在内的应用场景,实实在在发挥了“一网统管”的真正作用,城市治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全域覆盖“一张图”
今年6月8日,奉贤区城运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与上海其他区域相比,奉贤的“城市大脑”来的晚了一些,奉贤区城运中心主任朱卫芳告诉记者,但通过“百日会战”与自我试压,在城运大厅实体化运作的基础上,已经完成了区级平台一期建设和二期启动,12个街镇、开发区的平台覆盖率为100%,已基本形成了市、区两级数据赋能、视频感知共享的基础底座。
据记者了解,依托“数据汇集、系统集成、共建共享、联勤联动”,围绕“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工作目标,奉贤城运中心已纳入“一网统管”信息化项目115个,涉及34家委办局、集团公司。住建(物业)、水务(河湖)、气象、交通(公交、航务)、应急(安全生产)、公安(人口、房屋)等重点数据完成了整合汇接工作,形成了“今日奉贤”城运主界面。
在数据库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年内数据归集量达到9130多万条。以城建地图为基座,叠加各系统各类图层,初步实现39万城市运行管理要素“一张图”,合计生态环境、智慧停车、气象监测、垃圾分类等各类数据资源共18大类,54小类。已厘清政府投资项目的视频、感知底数,依托区雪亮工程共享平台、综治平台、区城运平台,实现视频汇聚4607路,接入各类感知10658路。
此外,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正在进行,已经建设13台服务器的专用“城运云”,同时二期项目正在启动中。据统计,自今年1月1日至10月25日,共开通政务微信账号7258人,激活6369人,监督员上报的网格政务微信案件共24万件,结案率97.86%;奉贤区水务局“河长制”APP叠加政务微信工作,正在进行软测和安测。初步建成了奉贤区物联感知共享平台,实现了城市“心跳数据”能实现统一规范采集和派单应用。
特色应用场景建设显成效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奉贤区因地制宜结,持续推动督导各部门在应用场景下开展高效业务协同,围绕防汛防台、智慧工地、垃圾分类三块内容,加速动态、静态数据的更新与端口对接,不断优化应用功能。
“以往是按照经验主义,如今是用数据说话,用智能化手段,出现问题一目了然。”奉贤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奉贤区通江达海,防汛防台工作十分严峻,依靠智慧设备与5G网络,奉贤区防汛防台应用场景已经升级到2.0版。
“在今年8月,黑格比台风过境上海,依托应用场景,城运中心成了新的‘防汛防台指挥中心’。”朱卫芳说,哪怕是一棵树倒伏阻碍了交通,通过一块大屏,按照责任分配与快捷调度,辖区管理人员5分钟即可到达点位,线上线下实时联动。
曾经,奉贤区贝港河柘林镇南胜村段污染严重,臭味难闻,通过多年的治理成为了奉贤区“最美河道”之一,但治理之后还需持续的维护与管理。
“维护好、监管好是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而‘奉贤河长’APP帮助我们省去了很多麻烦。”奉贤区柘林镇南胜村书记郁立章说罢便打开APP开始演示,“在这里填写发现的情况,然后定位、拍照、上传,一般隔天就会开始受理,然后有工作人员过来清理,十分方便。”
其实,在“奉贤河长”APP背后还有重要一环——奉贤区水务(河长制)综合指挥平台,目前,奉贤全区3987条河湖、1143名行政河长、2.8万个沿河排口信息、2000家沿河企业信息、3.25万条水质数据都已导入综合指挥平台,而该平台也正是“一网统管”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联勤联动“一张网”
有了“中枢神经”与“智慧大脑”,但更重要的还是“人”,近年来,奉贤区创新谋划更多条线力量下沉到街镇、倾斜到街镇,要求城管、安监、市场所、派出所、生态环境、房屋、规土、水务等部门,依托警务网格,做强“联勤联动一张网”,注重线上线下业务协同。
针对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融合需求,奉贤区形成了区级网格整合工作指导意见,已确定为“1+13+M+X+Y”的网格划分模式。基于城市治理基础,制定了包括“违法建筑”“毁绿占绿”“文明城区创建”等7大类45小类的“一网统管”处置网格基础责任清单。首批向基层网格嵌入四支执法力量,分别为公安232人、综治137人、城管148人、市场监管98人,合计6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