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日電 (池夢蕊)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實施9個月。在2月2日下午召開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市城市管理委、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市城管執法局多部門就垃圾分類相關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介紹。
分類設施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廚余垃圾分出率穩定在20%左右。截至1月底,全市建成分類驛站1324座,達標改造固定桶站6.39萬個,涂裝垃圾運輸車3535輛,改造提升密閉式清潔站811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設施不斷完善,保障能力持續增強。2021年首月,全市家庭廚余垃圾日均分出量為3818噸,分出率為20.71%。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2.01萬噸,與2020年日均清運量相比下降8.59%。居民自主分類投放達標率為74.27%。
持續開展監督檢查,4.3萬個問題實現閉環整改。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日常檢查和通報機制,日匯總、周通報、月分析。每日對12345熱線、網絡輿情等各方面反映問題,建立挂銷賬制度,倒逼整改。強化垃圾分類群眾投訴集中區域、熱點問題的分析,每月通報訴求前十的街鄉鎮。日常檢查覆蓋全市3489個居住小區,累計檢查出點位問題4.34萬個。檢查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化管理,及時通報各區督促整改。截至目前,共下發整改通知78批799區次,各類問題均已按時整改反饋。
出台完善可回收物政策,加快推進體系建設。市城市管理委聯合九個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本市可回收物體系建設的意見》,市級部門加大用地、運輸車輛等政策支持,各區要以“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建設為主線,促進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推進可回收物體系建設和規范化提升。
堅持示范引領帶動,完成第二批示范小區村創建。今天上午,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第100次會議通報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村的創建情況,第二批共有192個小區、村榮獲“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村”稱號。目前,全市已有366個示范小區、村走在垃圾分類前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垃圾分類逐步形成習慣。
在創建工作中我們發現,基層黨員干部、志願者工作積極主動,工作創新性有所增強,涌現出一批可復制、見實效的好經驗、好做法。
密雲區開展區級示范小區、村創建工作。制定了《密雲區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村暫行辦法》,嚴格區級示范小區、村創建標准,明確提出27項考核內容和14個基本100%。今后將從區級示范小區、村中優中選優,推薦參與市級創建。市區聯動,將帶動更多小區積極創建。
平谷區紅黑榜督促家庭源頭分類。平谷區迎賓花園小區為了引導居民形成“自治”氛圍,發揮居民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創立垃圾分類“紅黑榜”。紅黑榜上各張貼10張照片,紅榜展現居民或志願者做好垃圾分類的場景,黑榜反映部分居民隨意亂丟垃圾的畫面。
海澱區、經開區科技升級強化居民自覺分類。海澱雙榆樹西裡、經開發區金地格林小鎮對垃圾分類桶站實施智能化管理,包括每個點位的垃圾桶站上方全部安裝攝像頭,語音督導系統自動提示居民已進入監控區域,設立垃圾分類投放綜合平台,將監控畫面集成到一塊屏幕上,實行24小時監控等。讓科技助力垃圾分類,實現社區治理精細化。
這些好的經驗值得推廣,市級指揮部將進一步總結基層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大宣傳推廣,鼓勵基層創新,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帶動更多的小區、村實現創建,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下一步,北京市將結合工作實際,明確階段性工作目標,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2021年5月前的目標是: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格局初步形成,參與率達到90%,自主分類投放准確率達到85%,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穩定在18%左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穩定在35%以上,逐步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生活垃圾治理體系。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