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民生发展(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3-10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租住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只有少数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人口多、住房面积� ⑷右皇沂堑笔苯衔毡榈南窒蟆T谂┐澹拇杉僚髑郊用┎莞嵌サ牡桶》浚巧霞讣渥┩叻

  改革开放初期,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租住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只有少数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农村,四处可见土坯墙加茅草盖顶的低矮住房,盖上几间砖瓦房是许多农民的生活理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持续加大住宅建设的投资力度,着力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难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住有所居”作为改善发展民生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保障型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农村困难户建房补助政策。2016—2017年改造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300多万户,对589万“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越来越多的城乡家庭告别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迁入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几十年前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已在不少家庭化为现实。

  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6.7平方米,到2017年增至36.9平方米,增长4.5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8.1平方米增至46.7平方米,增长4.8倍。居住质量也同步显著提升,在生活用水、厕所设施等方面实现了革命性的改变。2017年,城镇和农村住户管道供水入户比重分别达到97.7%和74.6%,这在几十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使用卫生厕所的城乡居民户所占比重分别达到91.7%和45.0%,使用本住户独用厕所的户所占比重分别达到93.5%和95.4%。城乡住户改水改厕后更加方便卫生,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是城乡居民生活现代化的标杆性指标。

  4.旅游成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元素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见证了国人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2017年全国旅游总花费约4.6万亿元,是1994年的45倍,年均增长18%。据统计,2017年,中国人均出游达3.7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0亿人次,是1994年的10倍。与此同时,出国旅游成为新的时尚。1994年,中国居民因私出境占居民出境总人数的比例尚不足50%;2017年,因私出境居民1.36亿人次,占比超过95%。居民出游方式日益多样化。从国内游到出境游,从跟团游到自驾游、自由行,再到近年来兴起的无景点游、心理旅游、自组团游等,旅游从曾经的“奢侈品”转变为日常“生活元素”,中国人进入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新时代。

  四、教育事业实现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奇迹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的成长和未来,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力度,1991—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由732亿元增长至42557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由2.8%上升至4.1%。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现代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国民素质显著提高,教育事业取得大跨步发展。

  1.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惠性的特点。在较长一个时期,中国义务教育没能实现完全免费。1982年,全国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62.6%。2006年9月,国家正式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7年春季开始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8年秋全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彻底实行免费,对教育事业发展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到2016年,中国小学净入学率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从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大幅扩大招生规模,中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大众化。1978—2017年,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从27万人增长到761.5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45.7%,是1978年高考录取率5%的9.14倍;高校在校生人数从85.6万人增长到2753.6万人。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文化素质。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调查统计,在全国6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中,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比达到13.9%,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26.0%提高到2016年的87.5%,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3.教育公平性不断改善

  对于困难群体,国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助学体系,覆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人群,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勤工助学、学校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免费午餐、学费减免等。2011年,中央财政拨款100亿元推进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每年投入160 多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截至2017年,90%以上残疾儿童享有受教育机会;80%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

  五、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医疗卫生为人民健康提供了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先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展,重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人口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1.城乡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完善

  多层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从强基层抓起,加强农村三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办医,多元办医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2017年,全国共有医院31056个,其中公立医院数量占39.6%,民营医院数量占60.4%;公立医院床位占医院总床位数的75.7%,民营医院床位数占24.3%。

  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屏障体系更加严密。国家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组建了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应急防控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重大突发疫情。整体上,中国卫生应急救援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2.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