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点点星光。春节前夕,一环路市井生活圈盛装亮相,标志着这条成都最早建成的环线主干道,以更成都的文化味、更市井的生活范儿焕新。
“致力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正是成都市正在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
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十四五”期间,成都将以天府锦城、一环路和锦江公园子街巷改造、“金角银边”打造、二环路高线公园建设等城市品质提升重大工程为牵引,全面加速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品质,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市井文化,让“老成都”焕发新活力。
软硬件双提升
出门即可享受多重“红利”
杂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鲜花与绿树;高低不平的路面变样了,公园更美了。行走其间,“花香、树茂、儿嬉、人闹”的画卷缓缓铺开,城市空间与绿色生态相互交融。这里还增加了文体休憩设施,新增篮球场、乒乓球场、老年健身等体育设施,引进第三方,探索“政府+企业”的共建共享治理模式,并将社区公园敞开空间与街道景观相融合,进行了一体化打造。
改造后的顺江社区公园占地约17000平方米,完善了功能分区,重塑了景观风貌,改造了基础设施,梳理了植物层次,凸显了公园特色,满足周边群众户外休憩、健身、文化娱乐等需求,呈现出一片活力、特色、生态的绿色空间。
出门即可享受改造带来的“红利”,健身器材不出社区便能用上。聚焦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双提升,“十四五”期间,成都的数千个老旧社区将迎来蝶变。
根据计划,未来五年,成都将完成老旧小区分类提升改造6100个。开展建筑安全隐患治理,动态消除D级危房安全隐患,改造地下管网设施,加快推进自主加装电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适老、适幼、停车等功能,推进物业服务全覆盖,构建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小区业主、建筑师、非营利组织等民间力量参与营造小尺度、多功能的“泛空间”,增强城市与人的情感黏性。
“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完成棚户区改造10000户、城中村改造6800户。统筹实施片区内涝治理和管网改造,全面构建慢行交通系统和片区公交循环系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
服务治理完善
老旧社区更加便捷温馨
前不久,武侯区晋阳街道的“共享奶奶”在网络上火了起来。在辖区里,“共享奶奶”每天至少要“服务”30-40个小朋友,包括在上学期间接孩子放学,在寒暑假带孩子到小区的共享小屋或是社区的活动中心进行照看等,“而且这些奶奶都各怀才艺。”有的奶奶可以帮孩子们辅导作业,有的可以教孩子们唱歌、画画,没有才艺的奶奶就帮着孩子们做做饭,“分工明确。”
这是成都社会组织创新参与老旧社区服务治理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成都还要将老旧社区服务治理更加完善作为着力点之一,让居民办事更便捷、生活更温馨。
根据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安排,“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实现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全覆盖,推动便民服务线上线下集成,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推动老旧社区“微更新”,营造社区精致生活场景。深化社区议事协商机制,支持规范成立社区自治组织和小区自治组织,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推广“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义为本的物业管理协调机制。
老旧片区重构
宜居宜业充满烟火气
临着河,迎着风,红墙白瓦的小巷子里,藏着各式各样的爱情符号。东起太升桥,西止于北门大桥,这个春节,一个新晋的“网红打卡点”——爱情巷火了起来。
记者沿着河道一路走进爱情巷,可以看到沿街尽是由创意浮雕、彩绘等呈现的爱情元素,临街的老房子焕然一新,变成了精致小楼。几乎每一帧画面都是美图,吸引了很多慕名前来拍照打卡的情侣。
作为成都市锦江公园建设的一部分,全长670米的北门里·爱情巷位于锦江公园“一带一环两岛”“核心区慢行环”东北段,顺锦江通过锦江绿道与猛追湾景区串联,隔锦江与文殊院历史文化街区相望。
老旧片区重构市井烟火气。记者发现,除了景观打造,爱情巷里还有着各式各样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场景。例如,通过合理化改造老旧载体,引进打造了精品民宿;还有专业剧场,运营文艺戏剧。此外,爱情巷还是美食巷,这里依托区域丰富的市井资源,聚集了成都百姓最喜爱的茶艺、美食等。
这样的点位,在成都会越来越多。“十四五”期间,成都将深化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提升街区和建筑设计感、品质感和标识性。统筹推进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文保单位、工业遗产和原生树木等保护利用,加快街头绿地、小游园建设和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大力推进“金角银边”更新利用,打造融合体育、文化、休闲、商业等功能的“1+N”复合型空间。整合释放片区可利用空间及资源,打造“邻里式”商业服务圈,构建宜居宜业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