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6月10日消息(记者杨守华 江苏台记者王德俭)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航班延误是很多人乘坐飞机时最担心遇到的情况,不管因为天气原因还是航空管制等因素,延误在候机厅、在机舱里待上几个小时,或许内心最懊悔的就是没有买一份航班延误险了。
为了提高乘坐体验,很多保险公司都提供了飞机航班延误险,消费者投保之后,如果遇到航班延误,就会收到理赔,这样一来,在客舱、候机室等候,也有一定的补偿。但是,正因如此,有人却打起了歪主意,薅起了保险公司的羊毛。
近日,南京鼓楼警方成功侦破一起航班延误保险诈骗案,从2015年至今,嫌疑人李某通过购票虚构行程,在近900次延误航班中获得了高达300多万元理赔金。
今年4月27日,南京鼓楼警方接到某保险公司报警称,在机票延误险赔付时,发现以李某为首的多人,使用不同护照号、身份证号多次进行理赔,怀疑公司可能遭遇了保险诈骗。
民警通过侦查发现,李某等20多人自2015年至2019年,在各大保险公司频繁申请航空延误险。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鼓楼派出所民警刘星辰介绍:“我们接到报案以后,对李某及相关人进行调查,发现理赔金赔付到具体保险人以后,下一步都会把理赔金转到李某手里。保险人获得赔付之后,就不应该把钱打给别人,这是非常可疑的地方。其次我们对相关人员进行梳理,发现这些人都是与李某有或多或少的亲戚、朋友关系。”
警方推断李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根据掌握的线索,民警赶赴山东将李某抓获。
在李某住所,办案民警搜查到大量用于记账和航班信息的纸质笔记材料,以及电脑中多份航空延误险异常说明样表,这些样表清晰记录了其向各大保险公司索赔的详细信息。刘星辰介绍:“这些材料是嫌疑人为了骗取航空延误险所做的工作,每一张表上记录的都是嫌疑人经过筛选带有航空延误险的保险公司。比如她买了某家保险公司,会在那家上面打个勾,等到赔付之后她会把它划掉,意思是钱已经到位。在整个表格下面有一串数字相加,是所有理赔金进行算账得出的总额。”
据调查,李某除了使用自己的身份外,其他用于购买机票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都是其以购买理财为由从亲朋好友处骗来的。其中一趟航班,李某以5个人的身份索赔到了10多万元。刘星辰说:“在购买航班之前,她会对航班进行分析,对当地天气进行分析。虽然她人在青岛,但她买的航班却不是从青岛出发和到达的。在网上综合评论找了一些延误率非常高的航班,起飞的时候再去看它的天气,她在心里估摸后,再去购买航班对应的延误险。”
由于李某根本不会去乘坐这些航班,因此李某时刻关注航班动态,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会延误,她就会在飞机起飞之前把票退掉,尽量减少损失。一旦航班出现延误,李某便开始着手向保险公司索赔。经初步统计,从2015年至今,李某共实施诈骗近900次,获得理赔金近300万元。
据警方介绍,李某曾从事过航空服务类工作,对于飞机延误信息及保险理赔的流程都有所了解,失业之后的她,便打起了骗取保险公司理赔金的主意。目前,李某因涉嫌普通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李某的做法将面临怎样的处罚?
江苏天煦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赛表示,购买了航空延误险后,如果因为各种自身原因没有实际乘坐航班,就不要去理赔,因为理赔是建立在实际乘坐的基础上才可以办理。如果没有坐航班又去申请理赔,就涉嫌违法犯罪。他说:“首先你要有乘坐飞机的意愿,或者你乘坐飞机的客观背景应该是真实的,必须有真实的出行计划,因为天气等原因才导致延误,满足这种条件,航空公司审核后才能(赔付)给消费者。但是如果你没有出行计划,就是想通过钻空子获得一笔不义之财,你的行为相当于将其他公司企业财产据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就构成了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