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通信低开高走。全年邮政业务总量88.4亿元,增长15.7%,邮政业务总收入66.3亿元,增长18.1%,其中快递业务收入50.2亿元,增长23.6%。邮政业发送特快专递3.2亿件,增长20.6%。通信业务收入71.3亿元,下降0.4%。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58.3万户,其中4G以上用户563.0万户,互联网用户281.6万户。
旅游市场持续复苏。全年旅游总收入829.2亿元,旅游总人数5148.3万人次,均位列全省第四。其中旅游总收入恢复69.2%,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30.3、11.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旅游总人数恢复64.6%,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6.7、10.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三。溧阳创建为全市首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坛、武进和新北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总量居全省前列。
八、金融业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47.8亿元,增长8.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544.6亿元,增长12.2%,其中住户存款507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4942.3亿元,分别增长16.1%和12.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259亿元,增长19.4%,其中住户贷款3402.8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849.9亿元,分别增长24.0%和17.2%。
保险业务稳定提升。年末全市保险公司共79家,其中产险公司30家,寿险公司49家。全年保费总收入309.4亿元,增长6.2%,其中人寿险241.5亿元,增长6.2%,财产险67.9亿元,增长5.9%。保险赔(结)款支出78.4亿元,增长6.4%,其中人寿险38.7亿元,增长9.9%,财产险39.7亿元,增长3.3%。
证券交易加速明显。年末全市证券营业部85个,资金账户总数111.7万户。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总额25542.8亿元,增长108.9%。其中A股交易额20600.2亿元,增长94.2%;B股交易额5.8亿元,增长35.3%;基金成交额1296.1亿元,增长47.6%;债券成交额3640.6亿元,增长396.2%。新增上市企业10家,累计总数7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累计总数105家。
九、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完成专利申请58236件,其中发明专利13076件。专利授权4132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85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0.7件。高企认定数1141家,通过率66.5%,位列全省第一。推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1716家,增长65.2%,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数1156家,增长60.3%,增幅均位列全省第一。常州列全国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行榜第16位(地级市第3位)。
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市市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288家,其中众创空间11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8家,科技企业加速器44家。市级以上“三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846家,其中国家级15家,省级726家,设立海外创新研发机构的企业59家。
高新园区建设高质量推进。常州、武进两个国家高新区分别列全国高新区排名第23位和第38位。常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获批建设,江苏省金坛华罗庚高新区获批筹建。87家创新载体列入苏南自创区优秀创新载体并受表彰,其中独角兽企业2家,数量位居苏南自创区第二位;潜在独角兽企业9家,数量较上年实现倍增;瞪羚企业76家,位列苏南自创区第二。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高质量加快推进。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03所,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100%。全年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05所,竣工投用学校45所,增加学位28470个,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774人。新增省政府特殊津贴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各1人,市特级、高级、骨干校长105名,市特级、高级、骨干班主任170名,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93名。新增市级优质幼儿园19所、省级优质幼儿园4所,新增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24所,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3%以上,顺利通过四星级高中复审7所。高考本科达线率92.9%,超全省平均34个百分点。入选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13家,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入围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5所,占比位列全省第一;在省“十三五”现代化示范校、优质特色校、现代化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等各项评比中,入选比例均位列全省第一。
公共文化发展成绩亮眼。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博物馆28个;公共图书馆7个,图书总藏量673.4万册;自办广播节目7套,电视台节目7套,有线电视用户84.6万户。共完成重点文物修缮工程22处,梳理老城厢内外名人故居资源60多处,溧阳、金坛、武进、新北和天宁列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公共文化新地标常州文化广场全面建成,开放“秋白书苑”10家,累计接待读者超100万人次。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二胡协奏曲《江南第一燕》分别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创作计划和“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全省仅8部,位列全省第一);锡剧《烛光在前》入选2020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举办第七届“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推出八大系列、235项优质文旅活动,“麦积山石窟艺术展”“全国竹刻邀请展”等引发观展热潮。深入实施农村文化“三送”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送”,送戏1050场、送电影10021场、送书50000册。
卫生健康事业有力推进。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64个,拥有总床位2.9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8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4万人、注册护士1.73万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25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实现了全治愈、零重症、零死亡,共派出108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机构26家,建成城市应急检测基地3家,大力推进标准化发热门诊建设36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预约诊疗率超过70%。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市三院创成传染病三级甲等医院,建成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4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6项,省科技项目立项6项。获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2项,首次获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