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费打工”火上了热搜。
段子背后,却是更悲哀的现实:越穷越忙的思维,正在毁掉年轻人。
01
刷微博时看到一个段子。
网友晒出工资4666元,但猛然发现有些不对劲:“因为上班,每个月需要多支出,通勤300,外卖600,租房2000,同事娱乐社交600,有时迟到早退还要扣钱,加班还要打车。”
他提出灵魂一问:“一通操作下来,老板买车买房,我图啥呢?”
有多少人,正在“自费打工”?
尤其在大城市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就拿小e所在成都来说,薪水普遍不高,遍地都是四五千,但租房价格并不低,哪怕合租一个小单间,起步也是千八百。如果你希望通勤距离短一点,租个地段略好的,很有可能洗白一半工资——这还仅是住宿方面。
也就是说,每个月上班挣辛苦钱,全部变成了工作的成本,图啥?
02
拿最近很火的说法,这就是所谓的“无效打工”:每天忙忙碌碌,月底一看钱包还是空空。
甚至还有网友调侃道:
“我不自费打工老板的奔驰谁给加油?”
“打工人养活不了自己,但是养活了当地的房东和饭馆。”
但在调侃背后,我们也应该反思两个问题。
其一,拿着不到5000元工资,租2000元的房子,是否有些奢侈?
在常识来说,一般租房费用不要超过工资1/3,生活费再算作1/3,剩余的可以用来存储以备不时之需。很显然,这位网友的住宿是超标的。
住不错的房子,吃饭天天靠外卖,讲真,他不自费打工谁自费呢?
诚然,每个人有自己选择,有些人很强调生活舒适度、上班通勤便捷程度,但必要的危机意识,小e认为还是需要培养。如果暂时无法开源,那么节流也是不错方法。
03
第二个问题,则是最应引起重视的:我们为什么又穷又忙?
生活压力大,相信每个年轻人都深有同感,挣个白菜钱要操天大心,老板恨不得让你24小时在线,加班996早就成为常态,工作把私人时间完全挤压。
我们失去了大量自我时间,哪怕偶尔有剩余,也只想用来放空自己葛优瘫。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像在滚轮上奔跑的仓鼠,一直奔跑但毫无前进。
如果你还年轻,也许劣势没那么明显,但伴随所谓的三十岁、四十岁危机,你猛然意识到自己一事无成,很可能悔之晚矣。
其实,每一个职场人士,都应该把提高核心竞争力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
20多岁,拥有赚钱的能力;30多岁,涨工资……让人生变成一个递增的过程,而不是毫无起伏的一条直线,这样只是消磨自己的创造力,将永远无法跳出“自费打工”困局。
段子背后,藏着我们太多人的现状,不必为暂时的“自费打工”焦虑,但这种状态越早结束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