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网经社在线教育分析师陈礼腾向《投资者网》表示:“新东方定位线下,是该行业的头部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着不错的口碑和用户基础。而新东方在线尽管依托于新东方,但面临着跟谁学、学而思、掌门教育、猿辅导等诸多在线教育平台的激烈竞争,市场环境的不同导致同系的二者在业绩表现上存在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以来K12在线教育行业渗透率明显提高。根据极光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K12在线教育行业渗透率及月活量在2020年2月达到一年的峰值,分别为39.0%和3.4亿(包含K12适龄人群、家长及教师用户群体),2020年9月行业渗透率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MAU同比增速达21.1%。”
“纵观K12在线教育行业近一年的运营数据表现,疫情为K12在线教育行业带来了一波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疫情好转,全国各地学校陆续恢复线下教学,行业的渗透率及MAU逐步回落,但整体来看,行业仍处于增长的态势,而且随着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K12学生用户对于在线教育app的需求再次有所增长。”
在这期间,向K12线上业务涉足的教育企业可谓前赴后继。华南地区经营高端民办小学及中学最大的上市教育集团睿见教育在其2020年年报中提及,“截至2020年8月31日止年度,COVID-19导致实体课堂暂停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本集团向学生提供线上教学,确保学生可持续学习。该等线上平台具有录影及重播功能,以便学生重温;该等配备云端运算技术及人工智能的线上教育平台,有助我们追踪学生的出席情况、学生进度及表现。”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及全国第五大K-12课外教育服务提供商卓越教育集团(下称“卓越教育”,03978.HK)同样在2020年年报中提及,“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得益于数千员工强大的执行力,和我们多年来中台投入的强有力支持,加之公司较早切入线上教育,我们按照‘三原课程’的原则,迅速将线下的课程转移到线上,寒假课程的线下线上转化率为85%。”
而大山教育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大山教育”,09986.HK)则全面测试和升级OMO教学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功能模块和数据网络。其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我们将若干实体课程转为线上课程,通过我们的专有线上学习平台‘学习8’,学生无需亲身前往自营教学中心亦能够上课,从而将对业务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于2020财年,本集团在‘学习8’上提供近两千个线上教学课程,累积了数以万计的原创互动教材、电子教案、示范教学视频及预习微课。”
对此,教育学者贺文璞向《投资者网》表达出对线上课堂质量的担忧,他指出:“线上教育很多是一对多的大课堂,学生听课的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线上听课时有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
行业乱象丛生 K12堪比“韭菜收割机”
实体课堂遭受疫情影响,线上教育成为风口。在风口中肆虐竞争的企业们,都在K12线上业务中铆足了劲,希望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然而后续市场格局,还是与各家教育机构K12线上课堂的“教学质量”密不可分。
“受疫情、政策、资本的影响,K12线上教育快速发展,这期间也曝出诸多乱象。”陈礼腾指出。
事实上,乱象从来不止于线上。K12线下机构的负面新闻也屡见不鲜。知情人士向《投资者网》透露称:“某小型教育机构存在师资造假的情况,例如:老师并非名校毕业但是在家长面前谎称为名校毕业生。”有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提及教培行业存在老师夸大其资历和能力的情况。
除了师资造假、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黑猫投诉上网友对新东方的投诉也反映了K12教育里面“退费难”及“虚假宣传”等问题。一位匿名用户5月10日在黑猫投诉上以“退费不合理、虚假宣传”为理由投诉新东方在线,涉诉金额为2670元。无独有偶,3月23日,另一匿名网友以“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为理由投诉新东方在线,该网友称:“考研辅导重读协议混淆不清,误导学生只要单科没过线或者总分没过线都可以重读,后续却不能进行重读,这种情况不止是我一个人。”如该网友所说,因为被“诱导”而消费的消费者从来都不只是个位,黑猫投诉上因为重读协议而选择购买全套课程的大有人在。有网友以“新东方在线重读协议诱导消费”为由进行投诉,有网友希望新东方在线能够改善重读协议服务。
值得强调的是,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于4月25日对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行为分别给予警告和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相关报道称:“北京新东方讯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东方在线)通过其运营的官方网站‘新东方在线’销售的多款培训课程,销售页面显示诸如‘优惠后?199 ?2160’的优惠促销活动,但价格?2160在优惠促销活动前未实际成交过,属于‘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
近年来,无论在地铁上还是电梯里,小到街边的广告页、大到商场的宣传屏幕,从请明星代言到1元促销课程,消费者们总能看见K12教育机构宣传的身影。K12教育机构在广告宣传上如此大费周章,其花的心思也体现在其披露的财务数据之上。
卓越集团在2020年年报中提及,“于报告期间,本集团的销售开支总额由截至2019年约1.63亿元人民币增加约19.9%至约1.95亿元。该增加主要由于在疫情期间,在线上引流、获客成本较高导致线上广告投入增加。”
睿见教育在截至2021年2月28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中称其销售开支主要包括广告开支,主要包括透过报章及其他媒体宣传我们学校产生的开支及公关开支及其他营销开支,主要包括我们学校的招生及营销有关的招生成本、差旅开支及杂项开支。
成实外教育有限公司(下称“成实外教育”,01565.HK)亦在其2020年年报中表示,“销售及分销开支主要包括广告开支、招生开支及业务招待开支。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19年的640万人民币,增加至2020年的2190万元,同比增长242.2%,新增加1550万元。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主要由于所有近年新开办的学校都增加了招生推广的广告费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