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制作的教育课件,却未取得预期效果。第74集团军某旅指导员张毓龙的经历引人深思——
一堂优质教育课,发力点到底放在哪
7月下旬,在第74集团军某旅政治教员授课评比现场,指挥通信连指导员张毓龙聚焦授课主题、瞄准官兵思想疑点、结合身边典型事迹,讲故事、列数据,令战士们听得既过瘾又解渴,被评委们评为“精品课”。
领取获奖证书时,张毓龙又想起几个月前参加授课评比时的囧事。
今年4月,为进一步深化主题教育效果,检验基层政工干部授课水平,该旅决定定期组织政治教员授课评比活动。张毓龙铆足劲想抓住这次机会,在全旅官兵面前露一手,没想到却弄巧成拙。
比赛前,为了让授课更有新意,他晚上加班加点,精心制作PPT、酷炫新潮动画,并加入大量视频、图片等素材。10天的授课准备时间,他用了7天美化PPT和编辑视频。
授课当天,张毓龙充满自信、满怀期待,可台下听众的反应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刚开始大家对酷炫的课件还感到很新奇,可没过多久就露出了倦怠的神情,甚至一部分同志开起了小差。在最终的评比中,张毓龙与“精品课”失之交臂。
用尽心思制作的精美教育课件,怎么就遇冷了呢?获悉张毓龙的困惑,该旅领导认为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少年轻的政治教员存在思想误区,把做好教育课件等同于上好教育课。为此,他们组织全旅政治教员进行了一场大讨论:一堂优质教育课,发力点到底放在哪?
灯越拨越亮,理越辨越明。通过讨论,该旅政治教员更加深刻认识到,只有准确把握官兵的思想脉搏,把问题找精准,把功课做扎实,把道理讲透彻,把气氛搞活跃,才能上好教育课。
吃一堑、长一智。在备战7月的授课评比中,张毓龙努力在内容上下功夫,精准吃透教育主题内涵,认真做好官兵思想调查,搜集身边典型人物事迹和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反复打磨授课提纲,尽量使用接地气、生活化的语言,以微道理、微场景等形式喻理于事、寓教于乐,让官兵们听得聚精会神,好评连连。
微议录
教育课要坚持“内容为王”
■第74集团军某旅政治委员 叶显斌
同样的主题,由不同的教员讲授,台下听众的反应有可能截然不同。有的教员娓娓道来,虽然课件朴实无华,但课堂气氛活跃,官兵们听得认真仔细;有的教员高谈阔论,虽然课件炫彩夺目,但现场冷冷清清,官兵们一脸凝重。
究其原因,是个别教员的授课内容干瘪空洞,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和感染力,营养价值不高,官兵们自然不满意、不买账。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官兵解决困惑、纠正认识偏差,从而达到凝聚军心士气的作用。如果简单地追求形式的翻新,忽略了内容的价值,就难免会陷入“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尴尬境况。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教育课永远要坚持“内容为王”。教育者要吃透教育的主题,做好调查研究,摸清现实问题和官兵的活思想,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这样的教育才能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