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网课成为“学生党”每天的必修课。与此同时,中国数字教育发展迅猛。截止到2020年3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达到4.23亿,比2018年年底增长了2.22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4.2亿,比2018年底增长了2.26亿,在疫情期间有108万教师在线开授了118万课程。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论坛于12月28日—29日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主办,国际传媒港(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文时代(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承办。在12月29日召开的主题为“数字教育——在线教育助力‘后疫情时代’教育生态创新”平行论坛上,在线教育企业及专家学者纷纷探讨线上线下融合、如何平衡公益与利益等问题。
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如何融合
“作业帮从2015年成立到现在增速是蛮快的,无论是(用户数量)增长,还是营收增长都处在一个高速的阶段。”作业帮执行总裁苏静表示,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方面要得益于“十三五”规划期间,信息化工程让很多学校有了在线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是在疫情期间企业推出免费的直播课,对家长和学生进行知识普及,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线上的课程,而不是像过去想象的那样把课程从线下搬到线上。苏静认为,疫情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线教育的渗透率提高了,家长和学生对于模式的理解发生了深刻变化。
学而思网校今年的增速也不错。在在线教育的环境下,学而思网校将教和学分离,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学生和家长进行体验,了解网课是怎样教学的。学而思网校事业部总裁刘庆逊介绍,“在疫情期间,学而思率先推出免费直播课,(用户数量)增速肯定是翻倍”。
伴随着在线教育的突飞猛进,未来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之间将是何种关系?
“在线教育学生可以自己学习,但是绝对不能放弃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眼对眼、心对心的交流,这中间还有育人的工作”,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蒋建伟表示,现在在推的模式是由本地的老师来完成线下和线上的融合,在线平台的更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在线下课堂里,老师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与会者普遍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受教育的核心主体一定是在学校内,校外时间则是通过在线的方式获取更多有益的补充。
“作为校外的部分一定是为校内服务的,不能说一个孩子在校外就能完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所以校外教育是一个工具、方法和助力。”苏静表示,未来线上线下的融合、校内校外的融合,一定是一个趋势,都是以人为核心,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课和内容,这可能是未来学习的方式。
对于苏静的观点,刘庆逊表示认同。“线上与线下相比,可能在时空方面是有一定的便利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更好教育的补充。”
商业利益与教育公益如何平衡
在需求的带动下,大量教育企业相继成立。
工商资料显示,不到一年的时间,在线教育和数字教育注册的企业达70万家。教育是一个偏公益性质的行业,但是企业运营需要盈利,如何在企业追求商业利益与教育公益性之间寻找平衡?
“教育这个行业首先要守住‘益’这个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再去平衡‘益’和‘利’之间的关系,当两者冲突的时候,要先考虑‘益’这个点”,蒋建伟表示,如果教育更多是取“益”的话,也不能让企业没有“利”,所以做教育需要有情怀。
对于蒋建伟的观点,刘庆逊表示认同,“学而思一直坚持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好、更多的教育资源惠及到全中国每一个孩子。从今年疫情期间开始,学而思网校建立了一个团队,直到今天还在给全国学生做免费的授课。”
此外,现场嘉宾认为,在线教育平台可以助力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
“我们平台的用户70%来自于三线以外的地区,这些孩子对学习的渴求,跟一二线城市的孩子有些不一样,我们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他们可能在学科类的知识方面更欠缺”,苏静举例称,一二线城市的高中生欠缺的是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但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还需要补充学习语数外等基础学科。
“从数字经济角度来说,数字教育包括软硬件装备、信息化技术。教育跟其他行业不一样,它是育人的方式,不是简单解决我们批改分数的问题,更多的是育人的方方面面,这一点应该需要加强”,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认为,在线教育需要从制度层面加强建设:第一,大数据、人工智能必须要合法合规;第二,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原则;第三,需要确保产品服务质量;第四,加强场景规划建设,比如网站不得含有黄赌毒内容;第五,加强隐私数据安全保护。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表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追求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只追求商业利益,当社会责任、公共利益跟商业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肯定是应该把公共利益放在前面,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