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安徽省肥西县的“幸福菇”眼下进入了收获的季节。
这一口感好的原生态新品种食用菌是由当地“蘑菇大王”丁伦保研发的。虽然身患残疾,但丁伦保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凭借着栽培技术不仅成功创业,还带动村里的残疾人就业,走上致富道路。
“政府给我们提供技能培训、资金补贴等诸多帮助,还积极宣传推广蘑菇销路,让我们也能体面就业。”丁伦保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就业创业政策是越来越好,他和村民们享受到了实打实的政策红利。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不少全国人大代表认为,稳就业惠民生暖民心,在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下,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充满信心和期盼。
引得进留得住人才返乡就业
3年前,亳州市委书记汪一光、市长杜延安向全国各地的亳州老乡发出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呼唤他们回家就业创业。
3年来,亳州市拿出了满满“诚意”:市县区均成立高规格的创业工作协调小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推进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市财政每年设立1500万元创业扶持专项资金,送上了一系列就业创业“大礼包”,截至去年底共收集创业线索24473个、创业成功18815个,创业带动就业17.92万人。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来自地方政府的全国人大代表,杜延安深感责任重大。他说,将把就业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深入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加大鼓励帮扶力度,进一步拓展新的就业创业空间,实现就业稳、收入增、生活好的目标。
“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就业优先政策第一次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意义十分重大。”全国人大代表、淮北市市长戴启远认为,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种困难挑战交织,要解决这些困难的基石就是稳定就业。只有稳定就业,社会发展才有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才有稳定基础。
戴启远告诉记者,在稳定就业方面淮北市做了很多工作。既对困难企业积极帮扶,保障现有就业岗位,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新建新办企业,开辟出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人员就业。同时,还制定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着眼于吸纳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增强区域竞争力。
促进民营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摆在‘六稳’第一位的就是稳就业,这与群众利益、经济发展、社会创新息息相关。”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潘保春注意到,报告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他认为,民营企业承担了80%以上的社会就业,民营企业发展好了,就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率也就会相应提高。
采访中,不少来自企业界的人大代表都认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减税降费,把能减的减下来,能降的降下去,让企业轻装上阵。同时还要持续出台政策供给,鼓励企业创新,激活市场活力。
“增值税税率降低等税收方面的优化,让企业减轻了负担,更有竞争力。”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说,安徽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理工科院校众多的省份,鼓励创业创新可以让人才更好地投入研发,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企业在稳定就业、留住人才方面也有很多可为。潘保春说,企业要有促进共享发展的理念,一方面可以通过股权激励,让员工在企业有话语权和归属感,一方面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价值主张,让员工有认同感和成就感,留下人,也留下心。
高校教育要贴近市场需求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34万,再创新高。这一规模的人数,让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看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小,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一些大学学科设置、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践存在差距。
“现在办高等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要的人才要能对接上,才能促进学生就业。”袁亮说,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该校是一所煤炭高校,但是由于煤炭行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有限,加上调研发现就业热门专业排行中靠前的都是高科技专业,所以该校决定成立安全、环境、新材料新能源等7个研究所,推动学科改革,对专业作出调整,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是当下很多学校尝试促进就业创业教育的一种路径。袁亮发现,以前是学校承担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但现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核心技术在企业,而不在高校,这是值得高等教育思考的。他建议,国家要出台政策支持校企联合培养有用人才,鼓励学校人才到企业、到市场中去检验技术成果转化,并允许失败,从而将企业、学校、人才紧密联系起来。
“校企合作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事,这不是简单的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共建新项目上。”潘保春解释说,如果企业只是提供就业岗位,不过是改变招聘途径而已,但是如果企业和学校合作新项目,就会形成就业“增量”,把大学生就业压力给解决了。
巩固利用好特殊人群就业渠道
“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我倍感振奋。这对残疾人群体就业来说是个好消息,残疾人是特殊群体,需要特殊的就业政策照顾。”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高莉告诉记者,今年自己带来的正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建议,需要政策给予保障。
高莉说,我国就业年龄段的持证残疾人有1700多万,大多数有就业愿望和能力。这就需要出台政策巩固和利用好现有的残疾人就业渠道,由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带头招收残疾人就业,将一些适合残疾人的岗位优先提供给残疾人,并倡导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优先向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购买服务,鼓励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同时,还要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包括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推动出台支持残疾人就业津贴补贴制度,并且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等。
在劳动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残疾人想要单枪匹马参与竞争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在就业扶持政策基本完备的条件下,就业服务是突破残疾人就业困境的一个关键环节。”高莉建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残疾人就业服务,鼓励支持更多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来承接残疾人就业服务,这样才能够开发出更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为残疾人和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让残疾人靠着自己双手提高经济收入,过上更有尊严、更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