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着人民的幸福安康。对于广大劳动者,“劳有所得”四个字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含金量越来越高。1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明山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市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举措与成效,并表示,北京将通过五方面措施,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业结构变化明显
40年来,本市就业制度根本变革。伴随着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北京市的就业制度也由“统包统配”发展到“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就业形式,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就业政策更加健全。在40年的不同发展时期,先后针对知青返城就业、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进城转移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增收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持,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就业服务覆盖城乡。构建市、区、街乡、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法规政策咨询、市场供求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就业保障日趋完善。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以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等,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支起了“保护伞”。建立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并随经济增长提高保障水平,实现了劳动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失业有帮扶、工伤有救助。
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
首先是着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等,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社区服务,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其次,着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打造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6年来,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430余万人次。持续面向高校毕业生、转岗职工、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
五方面突出“稳就业”
王明山表示,北京将开展五方面措施,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就业。将加大企业支持力度,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指导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动力,稳定职工队伍。二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创新创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三是精准施策促进就业。深化进校园服务,加强供需匹配、校企对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四是培训技能提升就业。帮助劳动者适应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就业岗位新要求,提高就业能力。五是优化服务助推就业。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大数据分析实施就业管理、就业创业服务,减少办事环节,精减办事材料,使劳动者“不跑路、少跑路”就能获得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