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劳动力信息数据库,提高就业扶贫精准性。依托扶贫网格员、驻村帮扶干部进一步对劳动力信息数据进行核实,建立完善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更新管理,精确掌握县内劳动力就业创业、参加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意愿及培训意愿等信息情况,为深入开展就业扶贫工作提供数据导向,提高就业扶贫精准性。
(二)突出贫困劳动力培训重点和方式,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针对性。重点围绕实现易地移民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开展工作,突出以“以工代训”“订单培训”方式为重点,切实提升贫困群众接受技能培训后就业率;把准帮扶资金导向,用好用活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帮扶资金,以扶贫车间吸纳的贫困劳动力、有组织输出的贫困劳动力以及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岗前基础技能培训为重点,择优选择培训机构,实行培训补贴发放与就业率挂钩。
(三)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创建进度,提高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创业机遇。大力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创建、认定工作,稳步推进移民安置点集中打造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全覆盖,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基地、车间发展生产,引导、吸纳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
(四)强化劳务输出服务,提高贫困劳动力组织化转移就业能力。一是加强与帮扶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协作,完善规范劳务协议,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充分发挥省外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联络作用。积极引进对口帮扶城市人力资源公司,突出县级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建立19个乡镇、3个社区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公司,推进形成“1+1+2+22”服务体系,着力实现劳动力资源向劳动资产转化,健全人力资源公司与搬迁劳动力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输出就业。二是加大就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劳动力职业指导、专场招聘会等就业服务活动,及时兑现落实符合政策条件的组织化劳务输出奖励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