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输转渠道 加大政策支持 强化服务效能
我市全力促进城乡群众就业创业
每日甘肃网6月9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赵育娴)前段时间给果树疏花,最近又忙着套袋,在村“劳务经济人”的帮助下,灵台县什字镇李家庄村村民王红瑞两个多月就收入了6000多元。
“我们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开发疏花采摘、施肥松土、粪便清运等低门槛岗位,全县今年已帮助4958名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6月4日,灵台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深化扶贫就业、加强劳务输转、跟进政策红利……今年以来,以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落实人社支持政策、扎实推进就业扶贫为重点,我市加强研究调度,拓宽就业渠道,多措并举保障和促进城乡群众就业创业,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影响,我市第一时间启动农民工返岗复工输转服务,搭建平台,精准对接,举办网络招聘会76场次,参与企业3798家,提供医药卫生、医用化工、科技服务、信息大数据等岗位需求信息8.5万个,累计达成就业意向2.1万人。
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劳务工作站、驻村扶贫工作队、劳务经纪人“信息员”作用,研发运用“平凉市外出返岗人员信息登记系统”,开辟返岗复工人员出行绿色通道,通过专人、专车、专线“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直达服务输转劳动力7931人,全市有组织输转率达77.8%。
归纳总结4方面21条政策措施,市人社部门采取人社干部进企业、进车间、进村户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跟进政策解读,明晰申报程序,切实打好“减、免、返、缓、奖、补”政策组合拳,全面落实“点对点、一对一”政策,共拨付稳岗返还资金3292.04万元,惠及企业927户。为757户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2309.13万元,惠及职工17590人。
聚焦岗位对接、信息摸排、组织输转等重点环节,深化对外劳务协作,加大组织化输转力度,全市输转城乡劳动力47.7万人,创劳务收入44.89亿元,就近就地就业16.03万人。有输转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应转尽转。
促进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全市新建扶贫车间19家,182家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吸纳带动就业9257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3780人。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聚焦建档立卡零就业家庭、特殊贫困家庭、返岗滞留人员等重点群体,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7449人。
实施“因人因需”精准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推行“培训券”模式和以工代训,推行“培训+鉴定+就业”一体化就业扶贫模式,全市累计发放培训券2.5万份,依托培训券开展培训1.5万人,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2.41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8万人次。确保有培训需求的农村劳动力参训全覆盖。
紧盯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加强预警监测,实施就业援助,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6亿元,组织就业见习397人,通过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4538人。开通失业登记线上服务平台,推行线上签约招聘,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对接供需信息,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6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