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季:在逆境中突围 湖南部分高校就业状况调查
2020-06-23 10:31:06 华夏经纬网
每所高校的就业登记表上的每一个名字,都牵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一串上升的数字背后,都凝聚一群人的呕心沥血。
校园的体育馆,第一次没有了一长溜的企业负责人和申请offer的同学。2020年的春季,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袁航在家中用一种新的方式与用人企业接触——“打开公众号,点击完善基本信息,浏览就业资讯,填写简历,进入视频招聘会现场听宣讲,网上面试……”
春节后不久,他就找到了工作机会。
在湖南,位于长沙南城长沙理工大学是最早报出就业喜讯的高校之一——到6月12日,该校就业率达74.7%。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让国人措手不及。传统春招季中的“金三银四”辉煌不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度陷入被动局面。
率先吃螃蟹的,也最早尝到肉的味道
“以前春招秋招,体育馆里至少有几百家企业来,人潮滚滚。疫情后,两边都不能面对面了解,怎么有效果?”一位长沙高校的就业处处长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最初时大家都有些发蒙。
相比之下,长沙理工大学算是赶了个“早集”。该校招就处处长曹瑛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学校2020届毕业生总人数为836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700人,本科生6660人。2月初该校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时就调整了春季学期的就业工作方案,抓紧与用人单位联系,并向应届毕业生致信,传递调整的策略。2月7日,招就处在官微、官网推出“首届春季毕业生线上视频双选活动周公告”,将线下招聘活动全部转为线上。
长沙理工大学的行业特色鲜明。曹瑛说,去年秋招,土木、交通、IT等专业基本完成招聘,近一半的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整个寒假,招生就业处所有人都在“疯狂”联系用人单位,寻求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解决网上宣讲、网上视频面试、网上签约的技术问题,打消了用人单位线上招聘的顾虑,一度“电话打爆,嗓子喊哑”。
据悉,长沙理工大学早在一两年前就尝试“云招”,鼓励学生做电子简历。2018、2019年,已在湖南省内首次尝试电子签约。这无意中为应对疫情后的尴尬局面做了铺垫。
倾注全力于“宅家就业”的湖南远不止一个高校。近日,中南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徐赞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疫情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将就业工作转向“空中频道”,设法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网络桥梁”。
目前中南大学就业服务智慧管理平台已入驻单位15747家,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单位及岗位数据,并运算分析趋势及原因,这极大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
曾因考研错过秋招的中南大学商学院学生小蔡是这一系统的受益者。宅在家中“焦躁不安,度日如年”的他,连声夸赞“云招聘”高效便捷:投出简历后一天就收到了面试通知,最后找到如意的工作。
徐赞介绍,不久前结束的中南大学2020届毕业生春季第一场大型网络招聘会上,1055家单位参加,提供6.8万多个岗位,收到的学生简历超过1.5万份。
抱团取暖与内联外引
作为985高校,尽管采取了诸多努力,截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6月初采访时,中南大学就业率也只略高于去年同期。
以医学生为例,受疫情影响,国内医院大多无法正常运营,卫生系统招录人员的工作往后推延。素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称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毕业生,首当其冲。
疫情之下,除了独立举办大型网络招聘会,湖南各大高校纷纷采取与外校结盟方式化解重压。
中南大学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强强联合”,举办专业特色鲜明、地域分布集中的空中双选会,还上线了“同饮一江水·湘鄂一家亲”三校联合2020届空中双选会;同时,他们还与各关联高校一起举办冶金行业、化工行业、医学行业的空中双选会,“资源共享,一起吃饱”。
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谈传生说,从春节后到5月22日,该校一共举办了线上招聘会23场,与43个省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对接,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超20万个。这些岗位不是“独食”,而是对所有学校学生开放竞争。
同在岳麓山下的211高校——湖南师范大学则采取“内联外引”方式破局。6月9日,该校招就处处长周俊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截至当日,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数据没有一点水分,这是全校拼到极致的结果”。
周俊直陈疫情后的就业之难:作为中南地区知名高校,彼时学校一声招呼,至少一两千家单位会来线下招聘,而且他们还要审核筛选一遍,校园内挤得满满当当。疫情之后,线下无法开展招录工作,云校招等3个招聘平台成了主战场。
“早期效果都不错”,周俊说,但在几十次实践中,他们发现不太适应云招聘的学生和用人单位不在少数。“就像网恋一样,还是要见面才能谈结婚吧?”挖掘内部潜力成了有效手段。充分动员校友资源、发挥授课教师的人脉作用,成了各个学院的基本动作。
负责招就工作多年的周俊说,很多学院都是利用自身影响直接越过平台“穿透”到用人单位,这样解决了网上招聘的信任问题。
一些高校,不少退休的老教师也上阵发挥余热。疫情来袭后,长沙理工大学79岁的退休老教师陈均杰在线上为学生就业奔波,通过语音电话跟单位联系,推荐了10名学生到校友企业工作。
冷面如何成热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研发现,许多高校的文秘、财会、新闻、旅游等专业的学生就业受疫情冲击很大。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5月25日,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就业率仅为35.17%,签约率甚至不足两成。湖南多所高校招就部门负责人表示,理工科学生在今年的就业中优势明显。部分文科专业,因为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线下教培机构受到冲击等,形势相对严峻,让他们最为操心。
僵局之中,也有跑出黑马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张学文介绍,此前的“香饽饽”这届却遭遇大困难。为帮学生谋求出路,学院费劲心力,根据行业现状,提出了“跨界就业”的工作思路,把毕业生引导到文化传媒、教育培训、网络信息科技等领域就业。院长钟永德带头,先后通过登门拜访等方式,“敲开”了20余家企业的“大门”。
得知湖南一家传媒有限公司有用人需求后,他们推荐了6位同学参加应聘。其中,刘明静、黄曼荷等4位同学顺利通过录用考核,拿到毕业证后即可正式签约入职。
张学文说,掌握用人单位需求至关重要。院学工办老师经常主动跟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在满足岗位用人的前提下,对毕业生的简历表述、面试指导进行完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慢慢扭转被动局面。
湖南师范大学的做法亦大致相同。其旅游学院206名学生中,6月上旬时,就业人数已经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