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强在自家鱼塘劳作场景。熊子璇 制作
陈新强在收割苏丹草。熊子璇 摄
陈新强准备将收割的苏丹草喂鱼。熊子璇 摄
烈日之下高强度的劳作让陈新强止不住地流汗。熊子璇 摄
陈新强的建档立卡明白牌。熊子璇 摄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熊子璇 通讯员江婷)今年46岁的陈新强酷爱喝可乐,他说:“喝这个特别扛饿。”10月10日,记者来到鄂州市泽林镇杨方村探访精准脱贫户陈新强,正看到他在收割鱼塘岸边成片的苏丹草,烈日下,他拿着割草机不断的劳作着,停下来的片刻也只是喝一口随身带着的可乐。
一上午,陈新强需要给自己承包的17亩鱼塘和18亩虾塘割草、喂鱼、喂虾、种植第二季鱼草……这时候,记者才明白陈新强所说的“扛饿”是什么意思。
卖鱼一年赚两万
在陈新强家中,记者看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明白牌上,注明了陈新强是肢体三级残疾。
“家中穷,没有书读,18岁在一家窑厂做窑工,一场意外,我掉进了窑洞,全身烧伤。”陈新强平静道。
虽然陈新强扛着割草机的手是失去了半截手指的手,但是这双手依旧有力,他依然扛起了整个家。
2002年,陈新强结婚了。结婚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陈新强积极的想办法扛了起这份责任。
“你也看到了我这个样子,出去打零工别人也不得要,所以就想着自已做点事,看别人承包鱼塘挣了钱,我就跟着做了。”回忆往事,陈新强没有放下手中的活儿,仍在麻利地处理苏丹草喂鱼。
2003年,在亲戚朋友的帮扶下,陈新强承包了村里的17亩荒地用来做鱼塘。万事开头难,前两年因经验不足,买回来的鱼苗全部翻塘死亡。
“生活还是得继续嘛。”陈新强没有气馁,向养鱼的邻居讨教方法,总结经验。第三年的鱼苗健全长大,卖了个好价钱。现在,陈新强的每年卖鱼的纯利润达到了2万元。
“刚开始养殖鱼苗不知道天气也会给鱼苗带来影响,现在知道了,下雨天以及6月份的时候,鱼塘中会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况,所以需要我凌晨三点把增氧机打开为鱼苗供氧。”提及养鱼经验,陈新强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解释道。
政府帮扶拉一把
2015年,陈新强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
“政府帮扶了很多,家中有田以及鱼塘的都能够得到补助,看病也能便宜。”陈新强说。
陈新强的妻子一直患有抑郁症,虽然每年都在看病吃药控制,但在2018年,妻子还是因病情加重去世,留下陈新强与一子相伴。
“现在就只能想着儿子了,我得努力赚钱。”同年,陈新强下定决心再扩养殖,找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了5万元。
“农村贷款国家补贴利息,正好我的堂哥承包了18亩地,但是他后来外出务工了,我就把他的地接过来养虾。”陈新强介绍。
今年因疫情、汛期影响,陈新强养殖的成熟虾苗耽误了买卖时间,虾苗又几乎被洪水冲跑。“投入的钱打了水漂,我真的是做什么都赚不了钱。”陈新强自嘲地说。
“幸好,政府帮扶力度大。目前,我的水产养殖以及种植面积补助每年就有2万余元,其他各项相加一共有3万余元。而且,我的亲戚还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今年我还还了银行3万元钱。”陈新强兴奋道。
“来年,希望养殖的虾能够多赚钱,希望我的儿子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希望我把债务还清……”陈新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