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这份“数字密码”,揭秘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09
摘要:其实,无论是否被命名小行星,在科学的宇宙里,这些获奖者们都是永不陨落的名星。李振声院士在大学时书法就很有名,学校的墙报总是由他来出。钱七虎院士 精力充

这些了不起的科学巨匠都是哪里人,在哪些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在科研之路上是怎样的脾气,生活中又有什么样的情趣和爱好?

荔枝新闻用数据分析梳理,向20年来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们致敬!

这份“数字密码”,揭秘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师出名门 矢志报国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和高额奖金 。

本着“实事求是,宁缺毋滥”的原则,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曾在2004年、2015年两度空缺,2002、2003、2006三个年度为1人获奖,其余年份均是2人获奖。

截止2019年1月,共有31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荔枝新闻梳理了31位获奖者从事的科研领域:

这份“数字密码”,揭秘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值得注意的是,31人中有17人曾经负笈留学。其中留苏5人,留法1人,留英3人,留美8人。

绝大多数获奖者曾师从名家,其中不乏获得诺贝尔奖得主级的大师。

叶笃正院士的导师为物理学大师、中国核科学奠基人之一王淦昌,以及世界知名大气物理学家罗斯贝。

郑哲敏院士的导师为钱学森院士,黄昆院士的导师为吴大猷(也是李政道、杨振宁的老师)。

王永志院士曾在本科期间跟随苏联著名火箭总设计师V.P.米申院士。

最欣慰两位老师,应该是M·玻恩(1954年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大师、量子力学奠基人)和时钧(著名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他们分别有两位弟子获得了这项中国科学界最高荣誉。

(程开甲、黄昆曾师从M·玻恩;闵恩泽、张存浩曾师从时钧。)

老骥伏枥 暮年折桂

白发苍苍、德高望重,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们,给大家最深的印象。

数据分析发现,他们获奖时的平均年纪为83.7岁。获奖年纪最轻的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中科院院士王选,2001年获奖时仅65岁。而有着“中国核司令”之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在2013年以96岁的高龄领奖,创下了获奖者中最年长记录。

这份“数字密码”,揭秘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这些获奖者基本上是1910年代~1930年代出生。青少年时,他们目睹国破家亡的屈辱,经历颠沛流离的苦难,才会立志报国,矢志不渝,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探索、不懈奋斗。

比如程开甲、于敏等获奖者是“两弹一星元勋”。他们隐姓埋名数十年,隐身戈壁荒漠做科研。直到晚年,他们的姓名和事迹终于被解密,才得以作为候选人被评奖、领奖。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年近九旬的于敏院士坐在轮椅中被推上台领奖,全场掌声雷动,向这位奉献一生的“中国氢弹之父”致敬。

大师何处来

31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们,籍贯何处?

荔枝新闻制作的这张图一目了然:

这份“数字密码”,揭秘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江浙沪包邮区就贡献了15位最高奖获得者,果然不负江南“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美名。

这其中,江苏籍获奖者多达8位,冠居全国:

三座城市诞生了两位得主,分别是南京(吴良镛、刘永坦)、苏州(程开甲、钱七虎)、常州(金怡濂、侯云德)。

两座城市各有一位得主:泰州(王振义)、扬州(吴征镒)。

除此之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上海出生的王选院士,祖籍是江苏无锡,天津籍的张存浩院士,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现南京工业大学),吉林籍的王泽山院士,是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江苏比重如此突出,或许跟江苏籍两院院士数量全国领先,作为传统科教大省兴学重教,重视科技投入不无关系。

除了奖状奖金,还有“专属小行星”

有意思的是,31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已经有22位获得用他们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科技部、中科院牵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和国家天文台商定,为每位获奖者命名一颗小行星,并且分批举行小行星命名仪式。

这份“数字密码”,揭秘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资料图,来源:国家天文台

小行星命名是严肃、唯一且不可更改的,所以获得小行星命名,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荣誉。

有些获奖者因为科学贡献特别突出,已提前拥有“专属小行星”。

比如1999年10月,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而袁隆平院士是第二年才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最近一次为获奖者命名小行星,是在2016年1月,4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获此殊荣。屠呦呦是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前”被命名一颗小行星。次年1月,屠呦呦女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其实,无论是否被命名小行星,在科学的宇宙里,这些获奖者们都是永不陨落的名星。

生活都很简朴 兴趣多种多样

因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艰难岁月,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得主们集体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始终勤俭节约,看不得铺张浪费。

这份“数字密码”,揭秘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程开甲院士生前照片

“中国核司令”程开甲,即便离开戈壁滩多年,还保持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家中没有任何豪华的家具,没有醒目的装饰品,老爷子每天书香为伴,乐在其中。

今年获奖的钱七虎院士,最讨厌浪费饭菜,每次上桌必定光盘。有时自己的学生、身边的工作人员点菜点多了,还会被他批评几句。

这些大科学家们工作时潜心忘我,生活中却兴趣广泛,展现出过人的精力和脑力。

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院士,喜欢看话剧,研究过戏剧理论,经常请司机送他去看电影。外出出差访问,还会“溜号”去游乐场逛逛。年轻人都腿软的耍蛇、激流勇进等项目,老爷子都曾乐滋滋地体验过。

这份“数字密码”,揭秘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黄昆院士一生钟爱推理小说和惊险小说,叶笃正院士则偏爱武侠小说,是个铁杆“金庸迷”。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