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好成绩、高SAT,再加上一些短期课外活动包装,就想进藤校或TOP15大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是一个从业23年留学老师傅的经验之谈,更是一个家有4娃父亲的肺腑之言。
23年前,他从耶鲁大学硕士毕业并投身到留学咨询行业,经历了留学行业的起起伏伏;23年后的今天,已是4个孩子父亲的他不仅将公司做到行业知名,更是把孩子们培养得非常出色。
如今,他的大女儿正在宾大沃顿商学院读大二,老二就读于“全美第一高中”菲利普斯·安多福。
不卖关子,他就是学美教育的创始人&CEO张恒瑞先生。
在羡慕之余,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在拥有20余年的升学经验之后,他眼中的美本申请规律是什么?在见证中国台湾和大陆的留学行业起伏中,他怎么看待未来的留学趋势?以及他又是如何以终为始,给自己的孩子做规划的呢?
而这些问题,今天都有了解答。
学美教育创始人,美国耶鲁大学硕士毕业,曾任2届耶鲁大学台湾校友会常务副会长;被媒体誉为“美国留学教父”;两次接受CCTV专访,被称为“为梦想插上翅膀的人”。作为从业23年的留学规划老师傅,大女儿就读宾大沃顿商学院本科,二女儿就读菲利普斯·安多佛高中,有着非常成功的实践经验。
张恒瑞先生还出版多本留学畅销书:《选择决定命运》、《智取常春藤》、《留学真经:走进美国高中》、《藤校精英养成记:步步为赢的美国名校升学路》等书。
*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1、回顾赴美留学20年
从“花里胡哨”到“返璞归真”
如今,许多家庭为了出国留学费尽心思,谈规划、打竞赛、做活动……但是,不少嗅觉敏锐的家长渐渐开始发现活动不灵了,AP不起作用了。于是大家都很着急,想要打探美国大学的申请秘诀。
其实任何事情,只要放在时间的长河里去看,就会非常清晰,疑问也会迎刃而解。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出国留学的历史。
01、萌芽期:成绩单自己填,赴美签证很重要
我是1996年开始在中国台湾做留学,2004年来大陆发展的,看到了台湾留学的“收场”,也见证了大陆留学潮的兴盛。但大家知道吗,在2000年初,自费留学和本科留学刚刚兴起时候,学生只需签“放弃高考”协议,就能拿一份成绩单的模版,具体成绩竟然可以学生自己来填。
紧接着,学生去某某方培训托福、SAT,成绩出来之后,再着手准备申请。
有些学生会在高二下学期找留学顾问,除了最要紧的申请材料之外,机构还要全权负责学生的赴美签证(当时过签证率非常低,对学生来讲没有签证任何准备都是无用功)。
02、爆发增长期:赴美留学竞争激烈,做活动包装的也多了
中国的赴美留学热是从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开始的,放宽签证、支持留学生就业、提倡STEM教育等政策,使得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尤其是自费出国人数不断增加。
当美国大学一下子收到这么多来自中国的申请时,他就需要做一件事情:筛选。
前面说到当时不少学校成绩单水份大,不少学生到了美国之后表现不佳,美国大学招生官自然也看出了其中的问题。于是,当时的学生就需要来考几门AP,打一些美国大学认可的竞赛,或是参加夏校来证明自己的真实实力。
与此同时,确实有一些学生凭借着所谓的“特色活动”进入了不错的大学,比如去肯尼亚支教,去柬埔寨盖房子等等,也就衍生了一批以活动为特色的留学、教育公司。
我相信直到今天,不少留学家庭依旧在纠结“应该考几门AP”、“要不要打辩论”、“活动该怎么规划”的问题,但却很少思考:在当今的留学形势之下,它们还是“真问题”吗?
03、稳定期:返璞归真,成绩和文书很重要
2017年,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中国赴美留学也进入了稳定期。
在这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国际化教育大环境,以及美国的国际学生招生要求都发生了改变。
比如中国国际化学校的迅猛增长,IB、AP、A-Level课普及,中国学生的成绩单越来越透明化了;
比如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加,美国大学开始摸清楚具体哪些学校的学生学术好、适应力强了;
再比如,越来越多美国大学开始接受A-Level课程的学生,ACT分数的接受度也增加了……
于是我们看到,公立、民办、海外高中学生都有进“哈耶普斯麻”、“牛剑”的,不少进入大藤的学生其实并没有夏校经历,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动,留学申请返璞归真。
所谓“真”,意味着除了像国际奥林匹克竞赛、ISEF(英特尔科学与工程大赛)这样的硬核奖项之外,就要实实在在的靠学校好,年级排名好,文书好,有特长,才有机会被美国顶尖大学录取。换句话说,想要只靠好成绩、高SAT,加上一些短期“特色活动”的包装,就进藤校或TOP15大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么,在留学申请返璞归真的时代,我们的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进入美国顶尖大学呢?我从活动和长线规划两方面,结合自己女儿的升学经验来给大家理一理。
2、活动怎么做?
别用你的业余爱好
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看到这里,或许有些眼尖的家长已经发现,除了我们常说的学校、成绩与文书之外,我把“特色”换成了“特长”。前者是短期的、可包装的“业余爱好”,后者是长期的、需苦练的“吃饭本事”。
下面我来分享我女儿们的故事。
我的大女儿是从寄宿美高米尔顿(Milton Academy)申请到宾大沃顿学院的,除此之外,她还拿到了芝加哥大学、纽大商学院等不错的Offer。在这之前,她分别在上海体制内小学和某公办国际部中学读书,中间还去了1年美初。
大女儿在进入美高后开始对排球和壁球感兴趣,所以9年级和10年级暑假,当别的同学多在参加活动或准备SAT时,我们主要帮她安排了排球和壁球的私人教练。她也顺利地在10年级选上了排球校队,11、12年级都选上了16校联盟的荣誉选手(Honorable Mention)。壁球的表现也不错,12年级也被学校的壁球队选上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丝毫没有降低她的学术要求。到了10年级的圣诞之后,我们开始高标准要求她的成绩,考虑她的选课,并开始接触学校的升学指导办公室;11年级时,她虽然也报了SAT,但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学校的作业考试和报告上,再加上两项运动队需要经常外出比赛,是最辛苦的一年。
虽说老大的录取不错,但我们一直都在反思,如果能提早两三年开始学习排球或壁球,或许她的排球能够在申请大学时起到实在的帮助,而不会只是一项课外活动。
因此,在老二和老三的培养上,我们有意重视了特长培养,老二游泳,老三打网球。即使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还是拼命“加餐”练习,想要继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