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股熊债牛”,中国经济也伴随着全球周期轮动进行结构调整。但与此同时,基于自身禀赋优势,中国经济也悄然显露出了新一轮发展动力。
在主流的经济分析框架中,价格是经济机制的核心传导信号。具体到基本面分析上,无论是买方或卖方,均会将利率(对内价格)和汇率(对外价格)作为趋势观察指标,进而构成了“上下”研究策略。对此,王一兵基于自上而下的分析框架,对债券和固收市场背景的宏观趋势给出了独到见解。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2019年的债市?
王一兵:基于宏观趋势判断,我对2019年债市保持乐观态度,预计收益率呈现下行趋势。一方面,经济缺乏有效的增长动力,刺激政策的力度和效果可能有限,也决定了宽信用不能快速有效回升;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持续偏宽松构成债市的相对有利环境。但经济不失速、货币政策不会过度宽松,当前不高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向下的空间并不大。
宽货币向宽信用的继续转化,将整体改善信用基本面,信用债违约事件将减少。当前,政策对真实经营的优质民企融资支持较大,市场偏见尚未显著改观,投资价值突出。其次,公募城投债发生系统性违约概率仍较低,尤其是公益类城投债,而对产业类城投则需谨慎。此外,对于资质较差的企业,融资难以得到根本改善,信用风险依旧较高,仍然需要谨慎。
中国证券报:请具体阐述一下这背后的宏观背景。
王一兵: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处于总体景气度下行阶段,包括之前增长仍较强劲的美国经济。OECD综合领先指标和房地产市场显示,美国经济景气度已持续有所下降,利率持续上行对经济构成的压力可能会放缓明年美联储加息的进程,这一点需要重点关注。同时,近期G20会议中美暂缓升级对抗,但贸易摩擦未根除,结合前期出口抢跑效应的透支,未来中国出口总体将保持偏弱。
内需方面,前期信用收缩形成的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政策预计将继续着力于稳增长。不过,预计政策刺激力度可能有限。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9年稳增长的总体工作方向,“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即防风险、精准脱贫和环保。稳增长权重阶段性调升,但防风险的政策目标并未放弃。鉴于杠杆是金融风险的源头,因此,面对融资平台和国企在内的广义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以及房价泡沫化的制约,过往“地产+基建”的刺激模式将难以大幅实行。
因此,预计后续房地产调控难有显著放松,伴随融资总体偏紧和库存持续上升,补库存过程可能衰减并下拉房地产投资增速;基建投资增速仍将有所改善,但总体幅度预计有限,中央财政扩张的前景可能较大,重心可能在减税等非投资性支出方面;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稳定,但可能受累于地产投资下行,难以保持强势。结合消费总体乏力考虑,预计后续经济将维持平稳偏弱,但失速风险小。经济增长、货币因素不支持2019年存在系统性的通胀压力。
货币政策方面,由于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稳增长将是政策的阶段性主要矛盾。当前企业融资环境整体有所改善,尤其是民企,但社融和M1增速仍在持续下行以及票据贷款冲量,显示宽信用进程仍较缓慢。因此,预计货币政策未来仍将维持中性偏宽较长时间,货币市场利率有望维持总体稳定低位。考虑到防风险的内在要求以及对外部汇率因素的考量,货币政策大幅放水的可能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