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私募证券投资机构认为,从总体上看,2018年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将是最好的投资标的之一;受2017年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高影响,债券市场难言乐观;而商品期货市场不确定性较大,风险与机遇并存——
经历了防风险、严监管、去杠杆为背景的2017年,不少投资者感慨国内股市、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的超涨预期、商品市场的不确定预期以及国内债市的超跌预期,盘算起2018年大类资产配置的“蓝图”。不妨听听被誉为“聪明资金管理人”的私募基金公司对2018年的大类资产配置逻辑。
格上理财相关统计显示,从总体上看,大部分私募证券投资机构认为,2018年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将是最好的投资标的之一;受2017年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高影响,债券市场难言乐观;而商品期货市场不确定性较大,风险与机遇并存。
权益类资产机遇可期
2017年A股走势分化剧烈。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7年上证50指数累计上涨25.08%,成交额高达8.91万亿元,而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1000指数累计下跌1473.51点,跌幅达17.35%。2018年这种结构性行情会否继续上演?
部分私募机构持相对保守的观点。重阳投资总裁王庆表示,2018年A股结构性供需失衡或将延续,优质与平庸公司之间的供求格局存在显著差异,“择优而买”的大方向不会发生改变,但市场将从“一次分化”过渡到“二次分化”,主旋律也将从“价值回归”切换到“价值发现”。
“不过,从外部政策面因素看,2018年A股市场环境将好于2017年。”和聚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黄弢表示,A股市场在经历了2015年的剧烈调整之后,2018年投资者的参与意愿或将进一步提升,以加入美国MSCI新兴市场指数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增量也将好于2017年。总的来看,在经历了2017年的剧烈分化行情后,A股市场2018年有望迎来一个更均衡的格局。
也有相对乐观的观点。源乐晟资产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权益类市场或将在各类资本市场中胜出。拉长投资周期来看股票、证券类资产,将会发现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一样,权益类资产回报率更高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认为,从杠杆率角度看,在房地产、债券、股票等大类资产中,权益类资产是唯一经历过去杠杆的,其他类资产或多或少有较多的杠杆存在;从动态估值水平看,中国市场仍占有一定估值优势,最新数据显示,MSCI中国的估值只有12倍左右;从资产配置周期看,每隔约5年A股就有一次较好的市场机会,2018年A股投资机遇可期。
债券市场难言乐观
与相对乐观的权益类市场相比,多数私募机构对2018年债市的预期并不乐观。
金斧子投资咨询公司CEO张开兴认为,2018年国内债市可用“熊市筑底,静待曙光”来形容:2017年债市一波三折,震荡下行,2018年债市将延续熊市格局,缓慢筑底,短期内趋势性机会难现;中长期来看,供需两方面的改善将为债市行情的逐步复苏提供支撑,利率水平高企,调整空间有限,当前债市配置价值凸显,短久期、中高级品种具备更高安全边际。
六禾投资副总裁兼固定收益负责人陈震认为,受到近两年去杠杆等因素影响,目前国内债券收益率相对基本面已经超调,投资债券的资金明显减少,主要是银行理财压缩幅度较大。2018年,在去杠杆基调大致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可能不会明显放松,银行的配置资金(包括自营和理财)恢复也需要时间,债市不太可能马上出现大牛市。
不过,较高的收益率也可能在2018年吸引资金回流债市。陈震表示,2018年随着大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买债规模有望增加,银行房地产贷款收缩带来的闲置资金也有望流入债券市场;此外,随着人民币走稳,外资也可能继续进入国内投资债券。
商品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2018年,各私募机构对商品期货市场的看法稍有分歧。有的认为商品市场仍有一定压力,需谨慎对待;部分私募机构则认为商品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
敦和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表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商品需求仍是决定商品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过去两年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商品出现大涨,市场归因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2017年有关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只有约10%。预计2018年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相对会比较谨慎,尤其是与国内需求相关度高的商品会面临一定调整压力。
也有私募机构认为,2018年商品期货市场结构性机会仍存。凯聪投资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与2017年相比,2018年大宗商品的供需矛盾有所缓和,商品市场各板块品种按自身产业链供需状况的不同走势会有所分化。从总体上看,延续结构性行情的概率较大;从中长期看,主要制约因素是需求层面不确定性较大,但预计在商品市场的驱动因素中,宏观需求层面的权重将逐渐上升,整个商品市场的行情将主要取决于实体经济和各自产业层面的供需状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