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Bob Michele指出,如果没有美联储的“震慑”,美国长期利率可能会跌至零以下。
去年11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至峰值水平3.25%,随后一路下跌,本月早些时候已降至1.93%。如今,全球市场上约三分之一的国债和四分之一的综合债券收益率为负值。这对投资者发出了一个警告:
“除非央行能够出台政策予以回应,否则这将是美国市场未来的道路。”
让人意外的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收益率大幅下降的情况本不应该发生。美联储的上一次行动是在12月加息,与此同时美联储还在缩表,将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规模缩减至每月350亿美元。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中的资产在过去9个月里平稳增长至3.3万亿美元,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达到的最高水平,美联储为这些基金提供无限额担保。另外,股本、黄金,和加密货币都增长强劲,美国经济发展得“还算可以”。
那么,是什么推动资金流入美债呢?这些资金又从何而来?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些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与目前的水平相比,收益率会如何变化呢?
Michele解释称,涌入美债市场的资金来自国外。随着欧洲和日本负收益率债券规模增加,投资者想要寻找能够获得回报的避风港。随着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增加。
另一个风险是,通胀预期越来越不可控,各国央行也越发无能为力。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本月注意到了这一风险,他表示,投资者越发觉得低通胀并不是一种反常现象,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新常态。
因此,Michele认为,尽管美债收益率早已大幅下跌,但还有可能会继续加速下跌。如果美联储本月末开启降息周期,为了锁定更高的收益率,资金将从货币市场基金转移到美债市场当中。
第二笔资金流入来自央行重启宽松政策。Michele预计,美联储将于9月结束缩表,届时欧洲央行也有可能重启量化宽松。
第三笔资金流入来自投资者降低风险的举措。贸易的紧张局势加大了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就现状而言,美联储的行动与降低风险的措施会进一步加剧美债收益率向零水平靠拢。
要阻止美债收益率下降、重新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通胀预期,就需要各国出台政策的速度要够快、力度要够大。最先应采取行动的当属各国央行,特别是美联储。Michele表示,美联储在本月末就必须采取行动。但如果美联储仅降息25个基点,力度不够,这将导致投资者涌入中长期债券市场。
最重要的是,不管各国央行降息25个基点还是50个基点,他们都必须发出明确的信号称,他们是来真的,无论采取何种举措都要提高通胀预期。
欧洲央行在周四的利率决议上调整了其前瞻性指引,强调需要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明委员会将探索进一步的刺激措施。即将离任的行长德拉基在新闻发布会上也重申,市场需要显著规模的刺激。
Michele指出,虽然很多央行都明确表示可能会尽快出台货币政策,但是要想抵御经济衰退,仅仅靠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要是可以的话,之前那么多场经济衰退根本不会出现。尽管贸易关税担忧会降温,但从过去18个月的走势来看却并不能让人放宽心。这可能需要一些财政刺激政策共同发挥作用,但是哪个国家有勇气和能力开启大规模的支出项目呢?
因此,Michele认为,各国央行必须带头采取行动,而且要在本月就开始。央行必须尽快降低短期实际收益率,使收益率曲线变陡,让投资者产生这样一种质疑:在各国央行承诺致力于通货再膨胀之际,继续持有长期债券可能并不明智。如果做不到这点,10年期美债就有可能跌破零,走上日本和德国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