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作为一项人文学科,为什么能切入气候变化的议题中呢?诺德豪斯给出了两点理由:一是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必须经由经济系统才可起作用;二是气候变化也会对经济系统的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出发生影响,如粮食遇到干旱会发生歉收等。事实上,自然科学在做气候变化评估和预测时,往往只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现今人类经济活动可能造成的破坏,而忽略微观主体对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这一点关系着延缓气候变化政策提出的可能和实施的效果。
在《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这部写给大众读者的气候经济学著作中,威廉·诺德豪斯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气候赌场”,正在摇动全球变暖的骰子,但仍有时间转身走出赌场。作者分析了当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结合福利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为实际解决方案指明了方向。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的吉尔·怀特曼评论道:“这本书通过为低碳选择提供经济激励,令人信服地为改变政府政策、生产和消费习惯提供了经济理由。”相信读者能通过这本书,从经济学的全新视角加深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义。
要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有时候还要从前人的经验中寻找智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货币里的中国史》是一部“透过钱眼看历史”的著作,该书通过论述货币发展的历史沿革,罗列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重要的节点,用或激昂、或悲悯的笔触,由小小的货币发微,从侧面呈现了历史的另一种风貌,揭示古代王朝兴衰的奥秘。例如,书中说到,每逢盛世货币充盈足量,“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体现出文景之治的盛况。到西汉末,王莽篡政,五次改币,但“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民私以五铢钱市买”,为其灭亡埋下了伏笔。而“三晋与布”“楚币问鼎”“刀出齐燕”“万钱之祖”背后不仅是一部秦以前的政治史,更是半两钱与贝币、布布、刀币、圜钱、楚币等先秦传统货币“度长絜大”“比拳量力”,最终绳绳相续的货币发展史。
书中有500余张钱币照片和14幅图表,堪称图文俱美。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首发的AR高维版立体展示了古代货币美感与价值,让读者全方位观察钱币,巧妙地消除了文物和读者之间的隔阂。书中还有诸多前沿的考古发现与学术观点,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
从北欧到东亚,
一场全球文学的饕餮盛宴
多年来,上海书展始终体现着上海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秉持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精神,为中国读者与外国文学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今年上海书展上首发的外国文学作品,既有来源地横跨欧亚的当代作品,也有时间尺度长达百年的“陈酿美酒”。
说起挪威,大家想到的可能是松恩峡湾、奥斯陆和卑尔根、波澜壮阔的海岸线、据说是“全球最适合追极光”的北挪威等等,这个地处北欧的“万岛之国”向来以旅游目的地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但其实挪威以其独特的气候、地理和历史,也孕育出风格鲜明独特的文学作品。2019上海书展上首发的《挪威现当代文学》丛书为读者带来一条独特的、充满文学气息的“通往北方之路”。该译丛集结了挪威现当代10位代表作家的优秀作品,包括国际电影大师英格玛·博格曼之女琳·乌尔曼的自传体小说《喧嚣》,国际布克文学奖候选作家罗伊·雅各布森代表作品《奇迹的孩子》,《纽约时报书评》年度十佳纪实文学作品《我们中的一个》,都柏林文学奖得主、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佩尔·帕特森近作《我抗拒》,挪威当代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克亚尔·艾斯凯尔森的代表短篇集《一个好地方》等等,可以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收录最全的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介项目,为中国读者提供一次全面了解挪威现当代文学的良好契机。
而浙江文艺出版社带来的《何为自我》是日本新生代作家平野启一郎的核心文学思想理论集。在获得第120届芥川奖后,平野启一郎陆续创作了《葬送》《填满空白》《决坏》等作品,他运用了“分人主义”的概念来表现文学人物的行为,并对于人的自我认知进行思考。平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一步步从“个人”的英语词源individual“不可分”被阐发为“个人”的意思出发,提出了近代以来“个人”的不可再分,影响了人们多元化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关系的多向发展,因此他提出对“个人”这个单位再进行细分,提出了“分人”这个全新的概念,从而使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和面对不同人时,都能以真实的自我来面对,而不是被我们之前简单的认为只是表现出不同的“面孔”。该书日文版从2012年出版至今,在日本已经销售超过九万部。平野以书中提出的“分人”思想,在日本进行了数十场的讲座,帮助拯救了近20万患有人际交往恐惧症,逃避社会和自我否定陷入抑郁的人,使“分人”这一理念成为了在日本文学界具有现实意义和作用的思想概念。
外国文学传来中国,离不开翻译这道不可或缺的环节。早在“五四”前后时期,上海就出版了大量翻译作品,成为沟通中外文化、思想、学术的重镇。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跨越时代、历久弥新,今年的上海书展上,商务印书馆将首发《故译新编》,希冀能在新的时期赋予这批“故译”作品新的生命、新的价值。《故译新编》集合了冯至、郑振铎、朱湘、周作人、戴望舒、徐志摩、许地山、穆旦、梁宗岱、伍光建这批“五四”前后卓越的文学翻译家们各自独具个性的“故译”作品,其编选特色是注重翻译的开放与创造精神,收录开风气之先、勇于创造的翻译家之作;注重翻译的个性与生命,收录对文学有着独特的理解与阐释、赋予原作以新生命的翻译家之作;注重翻译的思想性,收录“敞开自身”,开辟思想解放之路的翻译家之作。
优秀的翻译作品离不开优秀的翻译家。上海书店出版社的《朱生豪在上海》则是翻译大师朱生豪与大都市上海“过从”经历的回顾与研究。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起点在上海,因此上海对朱译莎剧的诞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朱生豪在上海》叙述朱生豪在上海的职业、情感世界、译莎起始、在战争中颠沛流离的生活、写作“小言”(反映了翻译家在法西斯战斗中的历史画卷)、婚姻生活,以及所播撒的莎翁文明之火。该书作者为朱生豪之子,书中披露的第一手资料全面而独特,并配有大量图像资料,不仅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