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教授,在深圳大学城作题为“金融 2021:新变局和新思维”的报告。
报告包括四部分,包括回顾2020年金融市场的表现,展望2021年金融行业的变化,分析央行入市对金融市场规则的冲击,以及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
对于2020年全球金融的大幅波动,朱民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出现剧烈震荡,从急速下跌到快速反弹,从过往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尤其是全球经济受到疫情的折磨,全球经济负增长,失业率飙升的背景下。与此同时,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则一路下跌,很多央行已经开始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朱民认为,影响当前世界经济的因素没有发生改变,即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即使有了新冠疫苗,但从生产到分发,要产生效果还需要更长时间来判断。而各国证券资产价格表现抢眼,这得益于全球央行的宽松政策。这是本次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和以往最大的不一样。
对于2021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表现,朱民并不那么乐观,他认为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经对整个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朱民认为,2021年,企业破产高峰和高失业将持续,企业负债恶化,垃圾债风险上升,而各国央行入市使得金融市场将出现一些规则变化,部分地区和国家开始负利率。全球金融的结构、生态和游戏规则,都将产生巨变,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悲观来看,全球经济可能会出现连续两年零增长。
目前全球股市的高位是不可持续,股市的再次波动调整是必然的。
但朱民认为,以美联储、日本央行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央行向市场提供天量资金,是2020年资本市场走好的最关键因素,也是未来各国资本市场走势的最大变数。各国央行何时退出,以及多大程度退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市场的表现。
对于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业之后,中国金融市场将发生变化,朱民认为,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中高收入阶段,经济增长开始以服务业为主,但也面临老龄化的问题。全球价值链从全球合作走向自主创新,这个要求金融业改变的核心。金融业面临的挑战是要支持服务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金融业要服务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包括人工智能的使用,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数字开发和运营能力,以及使用区块链技术对传统金融业进行改造。
而在国家层面,朱民强调必须加快落地央行主权货币,构建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当前科技竞争越来越变成金融的制高点,而数字货币最大和最核心的抓手是要有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尽早确定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总体框架和定位,加快落地运营,继续我国的领先优势。
此外,朱民还就我国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包括构建全国统一、综合和国际化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同时支持科创行业和数字化的转型,破解当前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带来的困境。
此外,我国应该加快发展盛业养老保险,构建居民养老第三支柱,同时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金。同时,加快金融机构全面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大金融大数据平台构建,构建新型数字金融时代的监管体系。
此次活动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与深圳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哈工大(深圳)深圳高质量发展与新结构研究院、哈工大(深圳)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承办。报告会由哈工大(深圳)发展规划委员会主席唐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