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梯队如何炼成?研发最高奖励1亿元,引进院士超40位)
今年一季度,广州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开门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一季度,广州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96.14亿元,同比增长25.5%。该产业是“黄埔制造万亿计划”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广州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曾提出,要全力建设千亿级生物创新型产业集群。
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区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广州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全区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3000家,年产值占全市六成以上。2020年,全区生物医药企业营业收入1485.91亿元,同比增长14.8%;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4.38%,获评中国生物医药最佳园区奖、中国生物医药园区创新药物潜力指数十强园区,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疫情期间,该区还取得了三个“全国第一”和三个“全国最大”:第一批核酸诊断试剂盒、第一批抗体快检试剂盒、第一批核酸快检试剂盒在该区诞生;区内有全国最大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达安基因,全国最大的抗体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万孚生物,以及全球单个检测量最高的机构金域医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0年,广州黄埔区、广州高新区规模以上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新增生物医药上市企业4家,累计14家,占全市73%。
27个顶尖的生物医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投资总额达864亿元。尤其是,百济神州广州基地建成后,其产能最高可达20万升,将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产能最大的本土创新药企自有生物药生产基地之一。
广州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其不断优化政策“软环境”,并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完善引进、培养、服务高端人才机制,为科技创新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多层次多角度打造生物医药人才梯队。
自2017年起,该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IAB发展实施意见”,其中“B”政策是为生物医药产业量身定制的专项政策;2020年,为吸引重大生物医药项目在黄埔落地,推出“高端生物制药8条”;今年3月,重磅出台“生物医药10条”,推动生物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高端生物制药8条”中,单个项目完成约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可给予5亿元奖励,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扶持力度最大的单项措施。“生物医药10条”提出,一项新药研发问世过程中,叠加市级的政策,企业最高可获得约1亿元研发奖励,扶持力度全国居首。
从政策效果看,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政策对产业发展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
以“IAB发展实施意见”中对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创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奖励条款为例。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奖励33家单位合计121个批件,目前已有1个批件实现产业化,2个批件已提交上市注册申请,9个项目已进入3期临床,26个批件进入2期临床,为企业的临床研发提供了“雪中送炭”式的资金支持。而在新药证书方面,百奥泰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获得1000万元奖励,2020年,上市首年即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近2亿元。
与此同时,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通过制定“美玉10条”、“海外尖端人才8条”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政策,吸引了王晓东院士团队的百济神州、施一公院士团队的诺诚健华、谢晓亮院士团队的广州赛纳等一批科学家领衔的重大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先后落户,在生物医药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据悉,目前该区已经集聚了包括钟南山、徐涛、施一公等40多位院士专家团队,高端生命科学人才超700人。
(作者:李振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