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光明 通讯员 蒋加磊
法院执行干警帮申请人讨回拖欠27年的欠款;检察机关采用“三长+检察长”模式助推生态环境长效常治;公安民警为小区居民解决高空抛物隐患;司法所的“法治门诊”化解矛盾纠纷……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安徽省亳州市数千名政法干警进千村入万户,从帮助群众办好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使一个个难题得到妥善解决,把一起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扎实实践“我为群众办实事”,赢得群众由衷点赞。
办群众心坎上的事
“感谢法官,没想到这么多年,这些钱还能要回来。”前不久,领到了3万余元执行款的申请执行人杨某向涡阳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表示感谢。
这笔借款发生在1994年2月,当年杨某借给李某1.5万元,约定一年后还款,但是到期后李某以种种借口推脱。经涡阳法院判决,李某须在判决生效10日内付清借款本息。然而,李某只偿还了2000元就再未履行。此后,法院用了各种办法执行,都未能执行到位。今年,法院恢复案件执行,这起持续了27年之久的借贷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
“27年间,我们的执行法官换了4任,但我们没有放弃。”涡阳法院执行干警李晋红说,一起案件的顺利执结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难,“除了各方面的客观因素,更要求我们执行干警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去做”。
这起借贷纠纷的妥善化解是亳州市政法干警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亳州法院系统针对信访工作中存在的判后答疑不及时问题,调研出台《判后答疑工作细则》;检察系统组织干警主动与社区邻长建立联系互通机制,每名干警联系10名邻长,将法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公安系统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全面梳理不满意警情、不满意热线、不满意接访,开展回访,跟踪整改;司法行政系统推出包含6项为民做实事、3类便民措施、N项自选动作的“6+3+N”具体举措并形成长效机制。
群众有所呼,干警有所应。在亳州,“我为群众办实事”已蔚然成风。
解群众身边之忧
“现在还有高空抛物的情况吗?”
“自从你们上次来了以后,这种情况就没有了。”
4月16日,亳州市公安局警察训练支队民警与谯城分局魏武派出所民警到薛阁办事处站前社区龙凤小区进行回访时,居民们告诉了他们这个好消息。
3月初,民警在该小区走访时了解到18号楼经常出现高空抛物现象,随即展开排查,共走访80余户居民,锁定了涉事户主,依法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亳州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教育结合起来,以学思想、学党史、学英模“三学”为引领,以进村入户全面访、重点人群集中访、排查整改反馈访、普法引导宣传访“四访”为手段,突出民生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出台了一系列务实举措,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解决了一批难题。
截至目前,亳州政法机关共推出便民举措334条,化解疑难案件457件,处理违规违法行为69件,化解涉诉信访积案166条,推出服务乡村举措33条。
听群众诉求知实情
接地气才能增底气,动真情方能知实情。亳州数千名政法干警开展“进千村入万户”大走访,让政法干警把身体沉下去、服务送下去。
“女方不同意这门婚事了,俺的彩礼还能要回来吗?”4月17日,涡阳县曹市镇石佛村一位村民走进该村“法治门诊”,向村法律顾问反映了一件烦心事。在了解该村民家情况后,法律顾问经过两天4次协商,终于让女方将彩礼钱悉数退还。
涡阳县司法局在全县的村(社区)探索开办“法治门诊”,将各类散落法律服务资源聚合起来,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处、普法、公证、法律援助、诉讼代理等一站式、全业务公共法律服务,形成“365+24”电话“问诊”、半月驻村半天“接诊”制,开启突发情况及时“巡诊”法律服务新模式,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只有走心与群众打交道,凝聚起民意最大公约数,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来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才能提升广大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赢得他们衷心点赞。
“政法干警争相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是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必然要求。”亳州市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刘中汉说,亳州数千名政法干警将持续开展“进千村入万户”大走访活动,倾听群众诉求,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消息 ,回应群众关切,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