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剑峰 通讯员 原东红 朱蕾
“等疫情结束,我想带着儿子回老家去,吃两顿咱妈做的饭,我好累了。”陕西省延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姬源对妹妹说。
可是,他没有等到这一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所实行全封闭管理。
1月26日,正是大年初二,姬源接到执勤通知后第一时间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从那天起,他就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2月10日起,姬源作为第二批封闭执勤组唯一的医务人员进入管理区封闭执勤。”姬源的战友刘小明回忆,他一个人负责400余名戒毒人员和执勤干警的疾病诊疗,并承担着封闭管理区的体温检测登记、消毒灭杀等日常防疫工作。
姬源还挤出时间,为戒毒人员进行了30余场次的疫情防控知识讲座。刘晓明说:“凌晨3点以后上床和衣而眠、天一亮就出现在诊疗室,是他工作的常态,可他从不喊苦叫累,一直默默坚守。”
3月7日,陕西省戒毒管理局号召全系统选派干警去支援湖北监狱工作时,已经连续执勤40天的姬源第一个报名援鄂。
3月20日下午,忙了一天的姬源,突感身体不适,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紧急送医抢救无效,牺牲时年仅34岁。司法部追授姬源同志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时光荏苒,姬源已经牺牲一年多了,但他头顶警徽的身影仿佛仍依稀可见。
坚守平凡,创造伟大,正是陕西戒毒战线上众多优秀干警的真实写照。
白衣为甲安人心
马腾,常年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穿梭在结核病区与肝病区之间,是陕西省眉县强制隔离戒毒所“特殊”警队的一员。
2017年5月,马腾主动请缨来到特殊病专管区工作。
调来没多久,在一次制止艾滋病戒毒人员斗殴中,马腾的手被抓破。
发生职业暴露,面临被感染风险,大家都以为他不会再回病区。
可是没过多久,身着白衣的身影又出现在戒毒人员面前。
“我如果不露面了,戒毒人员间就会传教导员害怕了,以后管理就更难了。”马腾当时的想法很简单。
连续30天抗病毒药物阻断治疗,每12小时一次服药治疗,呕吐、昏厥、呼吸困难,考验着马腾的身体与意志。
对马腾来说,身体的痛苦不算什么,如何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才是最大的痛苦。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马腾选择了沉默。在家中,他想方设法和妻女“打游击”,直到睡了半个月书房,在一次服药后昏厥在床上,才被妻子发现了异样。
“如果半年后检测结果呈阳性,房子、存款、孩子都留给你,我们离婚,我净身出户。” 看着妻子泪流满面的脸庞,马腾讲出了至今都无法释怀的一句话。
那段时间,马腾一家人在忐忑中度过,半年后的检测结果呈阴性,终于结束了这段折磨人的日子。
二十八载写忠诚
“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在陕西省长安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医疗中心主任王长青的日记本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
今年52岁的王长青有着一头白发,着藏蓝、披白袍。
在司法行政戒毒战线工作的28个春秋,王长青接诊3.6万余人次,救治危重病人800余人次。
同事都说他是:“62岁的容貌、22岁的拼劲、42岁的担当。”
28年前,王长青中医学院毕业,便被一身警服吸引到了陕西省新周劳教所工作,从事医疗工作。
“2001年,陕西省戒毒劳教所(后改为长安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我一人携带‘三大件’——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那时设施简陋,只有4座刚刚建成的学员宿舍楼。”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王长青感触颇深,
这些年,随着戒毒人员人数逐年递增,王长青随时要经受应急能力考验。2018年2月的一天,王长青所在的戒毒所八大队戒毒人员梁某突发疾病,瞳孔散大,血压近零,颈动脉触摸不到,生命危在旦夕。王长青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经过近20分钟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病人恢复了基本生命体征。随即送往所外医院就诊,心电图显示心肌大面积梗死,医院称前期救治为挽救生命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期间,王长青带领戒毒医疗中心7名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了千余名戒毒人员的日常诊疗、体温监测、病毒消杀、隔离监测等工作,长安戒毒所实现了疫情防控的“三零”阶段性目标。
谁说女子不如男
“提起家人,满满的愧疚和遗憾,这次的愧疚还没有弥补,下次的遗憾又来了。”
“戒毒人员在我们的帮助和挽救下,拥抱阳光,重拾生活,我们倍感高兴。挽救的路上,她们不孤单。”
……
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说起自己故事一半是欣慰,一半是感慨,一半的爱给了家人,一半的爱给了女戒毒人员。
女本柔弱,为警则刚。多年来,这群“女汉子”们用爱温暖了戒毒所这个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