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促进大学生就业 高校要做到“广谱式”“精准化”“适时化”

来源:[db:来源]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5-05
摘要: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要做到“广谱式”“精准化”“适时化”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就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要做到“广谱式”“精准化”“适时化”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就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依然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须通过多元供给、质量提升、结构升级、观念更新、环境优化等举措,提质增效,提振信心。

    供需失衡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所在

    扩大就业岗位供应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举措。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确保宏观就业总体稳定的根本前提。国际劳工组织近期发布的全球劳动力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劳动力市场影响较大,劳动人口工作时间大幅减少,存在持续发生大规模失业的风险。未来一段时期,供需失衡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所在。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909万,同比增加35万;再加上归国留学生和往届未就业学生,实际就业人数总量在1000万人以上。可以预测,明年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规模将会更加庞大。长远来看,发展经济、扩大岗位供应仍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源头活水、根本举措。去年,我国经济虽然率先实现正增长,但是仍然面临着疫情防控、转型升级、国际战略博弈等多方面影响,增速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导致一些单位招聘需求大幅缩减,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为此,提高复工复产服务便利度、减负稳岗减税降费政策仍有张力,深挖岗位供应潜力、拓展就业新空间依然迫在眉睫。一是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招聘规模。疫情暴露出我们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短缺问题,在保持扩大特殊急需专业招生规模基础上,各部门还需要增强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就业的政策吸引力。二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扩大以创促就效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既释放了市场活力,又扩大了就业岗位。疫情期间,国家在创新创业激励上用足了政策,解决了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大大激发了经济“细胞”的活力。今后,高校要在政策牵引下,系统化建设“内合外联”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教育模式、师资队伍、评价体系、产学研基地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三是鼓励更多形式的灵活就业。疫情期间,《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肯定了“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是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灵活就业降低了就业门槛,丰富了就业市场,让更多受疫情影响闲置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今后,各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大招聘信息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中介对接等扶持力度,让灵活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要抓手。

    专业素养不高、胜任力不强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就业是一种市场行为,能力强、素质高的毕业生,更容易在求职中胜出。当下,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专业设置不科学、培养方案与市场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毕业生的胜任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待存在差距,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校要借教育评价改革的东风,主动顺应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探索完善适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基础上,以出口决定入口为专业设置杠杆,设计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体制机制、评价方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增强高校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开放性、实效性、创新性。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实习、见习等实践环节大为缩水,迫使毕业生缺少岗前锻炼就直接求职,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毕业生的可雇佣性。因此,要统筹理想信念与学业水平、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真正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突出特色培养,避免同质化。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社会需求旺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匮乏,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不高的症结所在。高校要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准确把握00后学生群体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凝练培养特色,孕育独门绝技,扩大就业竞争优势。适合转型的高校,要继续推进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学校转型,使其培养目标更加契合社会需求。三是开办适应新兴行业的新专业。疫情对传统服务业的影响较大,却使平台化特征的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如网络教育培训、在线医疗、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拓展了就业空间,成为就业市场的缓冲器。未来,高校要以市场为准,紧跟行业发展,实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不断培养出符合新行业、新兴领域要求的新型人才。

    引导合理就业,高校这样做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