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在“新浪金麒麟保险高峰论坛暨2021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指出,养老产业不仅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如何引导更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将养老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政策提出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服务的是未来1/3的老龄人口。 (自媒体www.9y9y.com)
董克用表示,养老金是长期问题,如果要做积累型养老金,就必须看到人口的长期趋势,“随着65岁以上老人占比不断扩大,老龄化比重也将逐渐达到30%,之后就会长期稳定,这对养老金的挑战就会很大,为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挑战就必须有金融的介入。” (自媒体www.9y9y.com)
在他看来,养老金融主要涵盖三大领域,一是养老金金融,包括养老金的制度安排和养老资产管理;二是养老服务金融,包括非制度化的养老财富储备,以及非制度化的养老财富的消费;三是养老产业金融,包括融资和投资。 (原文来自www.9y9y.com)
养老金金融方面,董克用从三支柱角度进行分析,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金,由政府主导,既可以是普惠型的,也可以是缴费型的,政府有最终兜底责任。一般来讲,缴费型采取的是现收现付模式。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目的是增加养老收入,由雇主主导的,完全积累了市场化投资运营,政府会提供市场监管和政策优惠,职业养老金在中国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个人主导、自愿参加、完全积累的,同样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和监管。
“面对严重的老龄化挑战,就需要尽快加快养老金积累,加快二三支柱的建设。”董克用说道。
养老服务金融方面,董克用从人的工作期和退休期分别阐述,他表示,“工作期是养老财富储备的过程,退休期是消费的过程。在这方面银证保信托都能提供更多的产品。将来不只要鼓励积累,同样还要关注消费,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方式。老人慢慢会失能、失智,导致无法支配自己的金融资产,此时就体现了养老金融服务的重要性,而从目前来看,我国养老服务金融的供需还存在差距,供给层面存在产品不足的情况”。
但这也意味着,我国养老服务金融未来前景十分广阔,应该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支持下尽快发展。例如增强养老财富储备的意识,振兴需求,完善养老金融的服务政策,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对于养老产业金融,董克用表示,就是金融和养老产业的融合。在他看来,很多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更多依靠市场,而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很快,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产业有很大潜力,但却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董克用认为,我国养老金待遇水平仍较低,制约了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同时,传统养老观念也制约了需求,导致养老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不足。根据调研,一些很好的养老模式如果没有重资产的抵押,是无法获得贷款,这种模式也就无法对外推广,因此,想要加快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有新的思路。“在融资方面,比如在养老产业机构的发行、上市、并购等方面,应该加大力度,政策性融资手段,政策性金融债,政府贴息贷款等都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董克用说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则基于“七普”数据对我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进行了预测,并且探讨了医疗卫生健康支出在未来应对老龄化过程当中面临的压力和路径选择。他指出,医疗卫生健康有两个重要维度,一个维度是筹资水平,一个维度是筹资结构。
郑秉文指出,筹资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根本,而筹资结构分为公共筹资、个人自费和商业保险。我国公共筹资水平在筹资结构中的占比达68%,已经高于OECD(经合组织);个人自费比例为28%,高于OECD14%的水平,就结构而言,我国个人自费比例仍有较大下降空间;商业保险方面,中国的占比较低,仅比俄罗斯、瑞典高一些,这表明,商业保险的支出结构占比大约还有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
基于此,郑秉文分析了商业健康保险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指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这一清单制度的意义在于界定政府跟市场的边界,为商业保险和多层次医疗保障框定了发展空间。
根据《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目标,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而商业健康险年均赔付率约为36%,据此推算,赔付支持规模应达7400亿元,“这7400亿元在未来的筹资结构中能让商业保险的比例提高几个百分点,这应该成为个人自付比例下降的一种转换。这就要求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在‘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20%。”郑秉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