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代表作是什么(屈原对后世的影响)端午节的由来,向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 (原创文章www.9y9y.com)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贵族之后。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是《楚辞》的魂。两千多年来,《离骚》被尊为“与日月争光”的杰作。
(本文来自www.9y9y.com)
最初接触到屈原,是在高中课本的《离骚》。当时认识最深的是那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有了较多阅历后,再读屈原的作品,读那长歌当哭的诗句,阅那衰婉凄惶的辞章,听那愤世嫉俗的呐喊,思那瑰丽奇美的想象,才发现屈原是一奇人,是一伟人,他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
01
屈原独具执着人格,有着不与奸党权贵同流合污的高贵政治节操。
“鸷鸟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熟异道而相安?”……
这种坚守清白正义、拒斥污浊邪恶的执着人格是屈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屈原坦然: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屈原明知忠言直谏会招灾惹祸,但还是忍耐不住,他不忍心看着祖国沉沦,这就是屈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人格。
当他精心栽培的学生背弃他时,当他遭到放逐时,别人劝他随波逐流,劝他哺糟啜醴,屈原却坚定地不愿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不愿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他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
后世文人不同流合污的节操大概是受屈原的影响吧。
洁身自好的陶渊明甘愿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对权贵不屑一顾的李白,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们对清白正义的坚守,对污浊邪恶的拒斥不正是屈原执着人格的薪火相传吗?
02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主义精神更为后世人敬仰钦佩。
屈原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有人劝他离开楚国。
凭屈原的才华和声望,列国君王求之不得。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人才的流动是一件常事。许多有识之士在本国得不到重用,便到别国谋求发展,特别是以游说为业的纵横家,朝秦暮楚是司空见惯。
然而,耿耿丹心的屈原远离楚宫时,仍眷顾楚国,心系怀王。当他准备走进“极乐”世界时,忽然看到生他养他的故土,他的心一下子就软下来了。
屈原感到连跟随他的仆人和马都是一副伤悲不舍的样子,他又怎会再忍心离开故土一步呢?
屈原爱国精神的伟大,在于他可以出走而坚决不走,他身上折射出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屈原之后,爱国主义旗帜被炎黄子孙越举越高。
北宋的杨业,南宋的岳飞、文天祥,明朝的史可法,南明朝的夏完淳,清朝的林则徐,近代的谭嗣同,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前赴后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恨不为国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一切的渊源来自于屈原爱国精神吧?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等都是屈原爱国精神的继承。
“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眷顾楚国的他,不愿看到国破的那一天,绝望的他已内外交困,身心交瘁。
于是,前行的终点便是汨罗江。于是,楚辞的魂便从汨罗江流传下来了。这似乎也预示了中国正直文人的命运。
中国古代最后一位文人王国维是在水里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投入了美丽的昆明湖,他生前还写了纪念屈原的文章。老舍先生是在太平湖边纵身一跃,跳到水的世界。他们都选择投水的终点,这其中必有共同的东西。
03
屈原的文学成就与历史影响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诗仙李白对屈原十分推崇,赞道“屈平词悬赋悬日月”;诗圣杜甫诗云“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屈原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匹比的。屈原的诗歌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 像涓涓细流滋润着中国两千多年广袤的文学土壤。
晚清的刘师培称屈原作品为“中国文章之祖”。确实,纵观二千多年楚辞源流,历代士人学子多以屈原作品为参照。
屈原开创了一代诗风,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为五言、六言、七言古诗创造了雏形。
屈原所表现的浪漫的精神气质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感情表现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神话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等被李白、李贺等后世文人学习和继承,并发扬光大,把浪漫主义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屈原的香草美人象征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他创造性地将香草美人与自身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结合起来,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认同,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文学传统。如张衡《四愁诗》用美人比喻君子;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渲染花妖喻作他一生怀才不遇。
后人有模仿屈原的,但一直没有超越者。这并不是因为后人才气比不上屈原,而是因为屈原的作品是在特定条件下,用极具个性的人格写出来的,是屈原个人遭际的血痕泪韵,是一种特殊的感情自然流泻,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因而具有不可复制性,后人们只能摹写仿制它的神韵。
04
屈原一定是目光如炬,看透世间不平;他一定是气宇轩昂,不屑与庸众小人为伍;他一定是傲然挺立,将江山社稷百姓疾苦扛在肩上,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榜样。
常在想那些失意、遭受苦难的人们,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渡过那些黑色岁月的,会是《离骚》吗?
他们是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咀嚼《离骚》的精韵,把《离骚》精神融化在苦楚伤悲中,他们是否会把“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等诗句在心里头念上千遍万回?
一曲《离骚》,万声哀叹,叹那汨罗江流传下来的楚辞魂,叹那对屈原精神的继承和弘扬的中华传统美德,叹千千万万炎黄子孙涌现出来的屈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