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强沙尘天气横扫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造成中国近10年强度最强、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在这场沙尘天气的源头蒙古国,当地人民更是经历了一场劫难。其实,蒙古国并非不重视环境问题,包括风电、光伏在内的清洁能源项目也均有建设。鉴于目前全球环保大形势的压力以及该国政府将继续推行绿色发展政策,清洁能源在这个北方邻国有望继续呈现合作机会。
“萨勒希特”意为“有风的地方” (原文来自www.9y9y.com)
近几天,蒙古国的强沙尘和暴风雪天气成为当地媒体和老百姓关注的焦点。13日以来,蒙古国南戈壁、中戈壁、后杭爱等十余个省的51个县发生多年未有的强沙尘和暴风雪天气。截至16日13时,已有10人在这次极端天气中遇难。据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统计,强沙尘和暴风雪天气给部分牧民造成财产损失,至少数千牲畜被卷走后冻死。蒙古国西部三省电力线路被毁,导致部分地区供电临时中断。 (原创文章www.9y9y.com)
《环球时报》记者前后在蒙古国工作12年,首都乌兰巴托每年都会发生几次或轻或重的沙尘暴。2008年5月,也发生过类似这几天的那种强沙尘暴。沙尘天气频发与该国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密不可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过度开发,蒙古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国70%的土地面临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和沙漠化,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其实,蒙古国政府并不是不重视环境问题。2020年7月成立的蒙古人民党政府施政纲领中就有一条“绿色发展政策”,包括保护环境、治理乌兰巴托空气污染、减少因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破坏、保护水资源等内容。另外,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项目也早已得到政府的支持。
2013年6月初,《环球时报》记者曾前往距乌兰巴托约70公里的中央省,参加“萨勒希特”(蒙语意为“有风的地方”)风力发电厂并网发电仪式。这是蒙古国首个风力发电厂,共有31组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50兆瓦。该发电厂投产后可为约10万户居民提供日常用电,同时每年可节省19万吨煤、160万吨水,减少18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蒙古国还因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而享有“蓝天之国”的美誉。2017年1月,蒙古国第一座大型太阳能发电厂并网发电。该发电厂由达尔罕市国际太阳能公司与日本夏普、重光株式会社合作建设,装机容量10兆瓦,年发电量1520万千瓦时。该发电厂的投产每年可减少约1.4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在当前绿色环保成为全球各国共识的背景下,蒙古国继续坚持绿色发展政策,料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而在这方面已经具备相当技术和经验积累的中国企业,不妨多多望向北方。
日韩可提供助力
受这次沙尘暴影响的还包括韩国。韩国《中央日报》16日称,从16日起的两天内,韩国环境部将首尔等11个市道的沙尘暴危机预警上调到“关注”级别。也有韩国媒体呼吁中韩合作解决环境问题。韩国KBS电视台报道称,去年因为新冠疫情中韩关于雾霾的讨论一度中断,但现在到了重新合作、实质性改善大气质量的时候了。
韩国政府也在大力推动绿色能源。2020年7月,韩国总统文在寅前往全罗北道扶安郡风力核心技术研究中心视察时表示,将煤炭能源转化为绿色清洁能源是“绿色新政”的起点,政府将大力培育能源环保产业,彻底转变国家能源系统。文在寅还将海上风电指定为重点培育项目,表示将充分发挥韩国三面环海的地理优势,到2030年跻身全球五大海上风电强国。2021年2月18日,韩国政府召开“国政大事盘点调整会议”,决定在2030年前普及7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韩国政府还计划大幅扩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延长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并通过发展电池租赁服务降低用车成本。上述领域均存在中韩合作的可能,产生的新技术也可进入蒙古国等第三方市场。
同样对空气污染敏感的日本,也不乏清洁能源合作的机会。基于资源匮乏的海岛国家的现实,能源问题一直是日本制定国家发展规划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日本政府与企业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布局和规划,值得讨论和借鉴。
2020年3月,在距离福岛一号核电站10公里的浪江町,一座占地22万平方米、年产900万吨氢气的超大型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福岛氢能研究基地(FH2R)”正式运营。“福岛氢能研究基地”采用太阳能为主、风力为辅的方式进行水电解制氢,整个过程实现“零碳排”,目前日产氢3万立方米。
日本与中国关于氢能利用的合作脚步一直未曾停止。2019年,在第13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上,两国政府和企业的代表达成了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6月,丰田汽车同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北汽、广汽、北京亿华通科技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商用车辆燃料电池系统,推动氢能社会的构建。
除了引进来,还有走出去。在刚刚结束的“第17届世界智慧能源周(东京)”上,《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不少中国企业的身影。他们深耕日本清洁能源领域,结合日本市场特性,用新科技降低组件成本,在光伏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
不会一帆风顺
与日本政府对于传统能源领域的把控不同,清洁能源领域的入门条件相对较低,可行性较高。当然,日本市场有封闭性和排外性,因此,短期内很难实现较明显的经济收效,能否顺应市场规律,“守得云开见月明”,是每一位入局者必须经历的考验。
在韩国,有专家指出,虽然韩国政府在绿色能源方面勾画了不少蓝图,但鉴于本届政府还只剩下一年任期,未来这些长远规划能否继续落实尚是未知数。同时,韩国国内市场的封闭性也让外国企业进入新能源市场面临重重阻碍。
想涉足蒙古国的清洁能源,同样不会一帆风顺。虽然该国倡导绿色发展,政府也实施支持可再生能源政策,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环球时报》记者的一位朋友在中央省有一个太阳能项目,但审批过程比较烦琐,连续三年多未得到审批。本来他想将项目转让,并接洽了一位中资企业人士,但最终未能谈成。这名中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蒙古国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政策存在不稳定性,从而让一些投资者望而却步。“比如,有时候说叫停就叫停,有时候不及时结算电费。乌兰巴托所在中央电网并不缺电,而西部缺电的省份又难以输送过去。这些情况对投资者来说都是需要面对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