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定调!2021年,数字货币、碳中和、5G等这么搞

来源:[db:来源]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4-26
摘要:4月的博鳌,阵雨潇潇,椰影婆娑。这座天堂小镇的海湾,再次迎来“博鳌时间”。缺席了一年,这一次被博鳌刷屏了。

(原标题:定调!2021年,数字货币、碳中和、5G等这么搞)

4月的博鳌,阵雨潇潇,椰影婆娑。这座天堂小镇的海湾,再次迎来“博鳌时间”。缺席了一年,这一次被博鳌刷屏了。

4月18日至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论坛年会以“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为主题,设置六大板块议题,包括“解读中国”“把握世界变局和亚洲的发展大势”“一带一路合作”“拥抱产业变革”“与新技术共舞”和“共享发展”。

其中,“解读中国”和“一带一路合作”是应各方普遍希望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而新增的板块。

今年年会既有双循环和金融开放等中国发展议题,也有数字货币、老龄化和5G等国际关注的课题。

海南省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博鳌年会注册线下参会人数为4128人,与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在线下参会代表中,有省部级(含央企)负责人约82人,来自35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约60人,中外企业领袖130余人。

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论坛峰会之一,海内外多位重磅嘉宾围绕热点议题发表讲话并展开讨论。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践行碳中和?一带一路债务问题如何解决?互联网与制造业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一一出现在2021年“博鳌方案”和“博鳌智慧”之中。

问题一: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比特币会闪崩?

近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突然闪崩,一时迅速成为焦点话题。在“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以及央行副行长李波等探讨了数字货币的前世与今生。

图为: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

周小川表示,中国做数字人民币并不是为了跨境,而是为了借助科技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后,可以更方便地为大众提供支付。 “中国有一个14亿人的非常大的零售市场,大家希望有更方便、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体系。央行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想过是不是需要做批发系统,或者是人民币国际化,而是从零售系统开始。”

周小川指出,要尊重各国央行的货币主权,利用数字技术照样可以大幅度提高方便性,而不是采取某一个货币“一统天下”的做法。

周小川谈到比特币时表示,不管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要为实体服务。“我们经历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现金融脱离了实体,比如影子银行、衍生品这些纯粹变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的投机交易,和实体没有联系了,就容易出问题,以至当是一些国际大行的领导、交易员们看不懂,很难做好内部控制。”

周小川表示,要区分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对于比特币这类数字资产,并非现在要下结论,但是“要提醒,要小心”,在中国,金融创新的东西都要说清楚它对实体经济的好处”。

对于比特币,央行副行长李波指出,比特币和稳定币是加密资产。加密资产是投资的选项,它本身不是货币,而是另类投资品。加密资产将来可能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或是替代性投资。

李波说,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正在研究,对这样的一种投资工具,应该匹配怎样的监管环境。李波认为,要确保对这类资产的投机不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在研究明白需要怎样的监管规则之前,会继续保持现在的举措和做法。

李波认为,将来任何稳定币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得到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必须要接受严格监管,就像银行或准银行金融机构一样受到严格监管。

李波还表示,如果稳定币等加密资产能够成为广泛使用的支付解决方案的话,就需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监管规则,也就是说,要比比特币现在所接受的监管规则更加严格。

此外,谈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议题,李波指出,“我们已经多次表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进程,我们的目的不是取代美元,或者取代其他国际货币,而是让市场作出选择,实现进一步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李波透露,目前人民银行正在考虑扩大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在更多场景、更多城市进行试点,例如在未来的北京冬奥会试点场景中,数字人民币不仅会对境内用户开放,也会面向国际用户。谈及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展,李波透露,数字人民币试点很成功,但数字人民币的正式推出尚无时间表。

问题二:外国人看不懂中国规则?外资大进大出影响我们的股市稳定怎么办?

在 “金融开放与金融合作”分论坛上,就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问题,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中金公司首席执行官黄朝晖展开讨论。

黄朝晖抛出观点,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中国的投资者看不懂境外,而是境外投资者看不懂中国,无论是股票的制度还是债券的制度。

对此,方星海回应称,“说外国人看不懂中国的规则,也没那么严重。很多是规则制定方面细节有欠缺,我们要改进。执行方面也要一边干一边完善。”

方星海说,“比如注册制,这么大的改革,推出一年半时间,当中肯定有地方要进一步磨合。但是方向是坚定的,就是法治化、国际化。随着我们改革的推进,跟国外的接轨,借鉴国外经验,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那么,外资进来之后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股市稳定?大进大出怎么办?方星海表示,证监会对这方面高度重视,“我们会做好防范工作。”

方星海以沪深港通举例称,现在每日保持了进和出的额度,这会起到一定的防患作用。

方星海进一步表示,如果某个外资进来造成了股市大幅波动,证监会可以暂时停止其交易,证监会有信心在开放的过程中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对于备受关注的中概股在美上市问题,方星海表示,可以找到通道或者办法解决中概股在美上市问题。希望新一届美国政府到位后,重新重视中美金融合作,而不是有了一个问题就拿那个问题作为借口埋怨中国。只要双方诚心诚意,可以找到一个办法,解决PCAOB的关切。

对于金融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出席由凤凰网财经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21博鳌·凤凰网梧桐夜话”时表示,金融变革的核心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提高转变金融功能,二是提高金融效率,三是提升金融的普惠性,这三方面对于今天的金融行业非常重要。

吴晓求认为,从金融开放的逻辑到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些主要内容不应被耽误,现在过多的关注所谓的数字货币会使中国金融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且也没有抓到重点。

“市场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和国际化的牵引是未来中国金融变革的三个基本特征,我们为此要努力。”吴晓求表示。

问题三:如何践行碳中和?碳达峰对金融经济有何影响?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共同主席马骏宣布,最新有两家机构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分别是中国再保险集团和瑞士再保险集团。目前共计有39家成员单位共同管理着高达48亿美元的资产,承诺共同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强化绿色和可持续投资。

北京联安研究院院长胡光明表示,气候变化看起来是一个自然现象,可能造成灾难,但是实际上背后是经济上面的逻辑问题,实际上是经济问题。

全球的气温上升,是因为排放量太大了,要把它降下来。实际上这是产业问题,所以牵扯到产业的安全问题,也牵扯到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在“金融支持碳中和圆桌”环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视频致辞中提到,要动员各方资金支持经济可持续转型。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备,促进资金流入绿色行业和领域。

易纲表示,央行还将通过商业银行的评级、存款、保险的费率、宏观形势评估等渠道,加大对绿色金融和看点的支持力度,促进跨境绿色资金流动。央行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纳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的范围,并且将创立支持碳减排的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更多资金。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在圆桌上表示,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一系列绿色金融基础制度,包括相关标准、信息评估和评估认定等。下一步要继续完善有关制度,强化与产业、财税、环保等政策的协同配合。

问题四:5G能对效率提升多少?互联网与制造业之间是什么关系?

5G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5G的未来”分论坛上,中兴通讯李自学表示,把5G应用在工业场景里会带来三个好处,省钱、省人、省心。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5G进制造业一定要解决好三部曲,第一部曲要进园区,其实主要是提供5G的覆盖;第二,要能进得了车间,园区跟进车间相比,能力要更全面一点;最终5G要能进产线,每往前走一步,其实对华为或者中国移动这样的运营商来说要求都是逐步递进的,都是不一样的。

胡厚崑还表示,5G进制造行业可能需要做到的就是身段要足够灵活,能力要不断完善。

对于未来5G工厂是什么样子?“将来5G工厂工人,人们每周只工作两天就完成任务。这两天干吗?主要是涉及到智能设计,涉及到一些高层的活动,把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让机器人做。多余的时间干什么呢?多陪陪家人,多到海南这个地方来旅游旅游。这就是我想建议,也想畅想的”,李自学说到。

在谈到互联网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时,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示,感触最深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是挑战了传统制造业,是让传统制造业能够更加精准做出更高端的更好的产品。

董明珠接受凤凰网财经独家专访时,提到实现制造强国,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这个容易实现的问题时,董明珠表示:“务实求真”。

董明珠补充说,如果没有这个来做支撑,最后实现制造强国又变成一个笑话。

董明珠解释,务实求真,就是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走好,聚沙成塔。

我们国家制造业和德国的这些顶尖企业,包括其他国家的这些顶尖的制造业相比还有哪些差距,需要如何向他们学习?董明珠认为,基础掌握,这是个短板;另外就是匠心,就是工匠精神,她认为,工匠精神也需要学习。

问题五:二次“入世”有多难?签署RCEP的意义在于什么?

2020年11月15日,亚太15国签订了RCEP,该协定覆盖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GDP和三分之一的贸易,是近20年来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最重要的成果。RCEP的签订标志着东亚太平洋、欧洲和北美三大贸易一体化板块中最后一个板块的诞生,从而完成了三大自贸区鼎立之势。

在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主题的论坛上,前商务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无论是在签署时机还是签署地点上,RCEP的签署具备重要意义。他表示,希望RCEP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欢迎所有亚洲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参与。

就签署时机而言,他指出,签署RCEP的意义在于,在新冠疫情肆虐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的背景下,它给整个亚洲和世界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全球化还是有希望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

就签署地点而言,龙永图表示,RCEP的签署意味着世界经济的重心已逐步由西方转至亚太地区,“因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一定是在全球贸易和经济活动最活跃、贸易自由化最发达的地区”。

财政部关税司司长蔡强在“RCEP:前景与影响”分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RCEP,早已着手实施相关准备工作。比如,在货物贸易方面,主要是关税减让表、承诺表的转换,这项转换工作在中国内地已经完成。其他涉及的约束性义务七百多条当中的87%已经具备实施条件,剩余的13%在协定生效后也可以立即实施。“就中国来说,可以说已是万事俱备,只等签署生效。”他说。

问题六:一带一路债务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可持续融资助力高质量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等嘉宾出席可持续融资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圆桌会。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一带一路”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我们听到中国国内不少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赞赏,而且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强调了它的重要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国际关系的一些紧张,对中国有很多怀疑的论调,另外一个当然很重要的就是可能造成了一些发展中穷国不可持续的债务,因此就要对债务做研究,要想办法重组,有一部分债要消债。

由于债务重组的可能性和消债的可能性和负面的声音,实际上2020年至今为止如果看全球,像“一带一路”国家,或者像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化方面的投资和贷款的金额是大幅度下降的。

周小川表示,“一带一路”还有很大需求,一定要进一步地搞好,但是由于疫情,如果在债务重组上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出路,而是各种议论出现,有可能使得我们所谓今天的题目“一带一路”可持续融资就会受到影响,还是要开动脑筋真正找到出路。

周小川称,一定要想出一些办法来使得“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工业化投资这些发展能够真正地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并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局面。整个过程中也确实有一条,就是要注重全球气候变化,注重绿色发展。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表示,我们作为一个银行而言,它是一家国际银行,它是根据自己公司的治理准则来进行的。而“一带一路”则是我们的平台。这个平台使得所有参与国家共同在这上面进行运作。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金立群表示,“四十多年前,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发展中国家本来的债务问题,它不是“一带一路”带来的借贷,而是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如何能够最好地将资源配备到最合适的地方,如何将其运用到生产力最高的部门去”。

金立群表示,债务深重的国家应该能够运用新的资金来保持自己的增长,并且能够使得自己的国际评级尽量保持得比较高。现在重中之重是要控制疫情,我们知道只有一个健康的国家才是有生产力的国家,只有一个健康的国家才能有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在论坛发言中介绍,去年自新冠疫情暴发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困境,债务压力加大,为应对疫情冲击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参加了G20对最不发达国家的缓债倡议,在G20第一轮的缓债中我们共计对23个国家的官方债务进行了缓债,缓债金额超过了13亿美元,是G20国家中缓债金额最多的国家,目前G20相关方面正在开展第二轮的缓债工作。

“在债务问题的处理中,我们需要兼顾债务、债权双方的利益和关切,可持续融资不是无偿援助,不是社会福利性的资金帮扶。从资金有效使用的激励约束机制看,无偿资金的使用一般效率不够高,而东道国可承受的成本相对较低的融资既可以吸收惠及更多的资金供给,也有利于激励资金使用,能够有更高的效益。”胡晓炼说,近十年来融资方式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占比不断地提高。

胡晓炼还表示,当前缓债是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时期帮助债务国平滑偿债压力,对债务偿还作出的适当调整。“它不是减债也不是免债,也不能借这个机会来挑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损害中国的利益,来剪中国的羊毛。这不但做不到,还会对可持续融资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

问题七:老龄化社会还远吗?如何阻止人口出生率下降?

在分论坛《迎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会管理》上,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铮称,中国老龄社会的特征非常明显,第一,国内60岁以上的人口预测在“十四五”结束时大概会超过3亿人,占比会超过20%,人口的数量非常庞大。第二,整个中国老龄化的进程非常迅速,大概每一年有超过1000万人跨入60岁的年龄段,我们预测大概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国家35%以上的人都是60岁以上。第三,医疗、生物科技等等进步使得国民的平均寿命基本上以每十年增长1.6岁的速度在增长,所以未来看到银发经济会成为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认为,全球范围内老龄化现象进一步加剧,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有效管理老龄化人口的极大压力。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大的养老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已经覆盖近10亿人口。企业年金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目前已经覆盖5800万的人口。对个人来说,个人储蓄性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会主席、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表示,新冠疫情使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加速了20年,出生率下降会直接导致20年后经济社会活动适龄人口的减少。出生率下降会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规模造成影响,对经济造成影响,意味着日本失去肩负未来重任的年轻人,需采取相应措施。

而且,他提到,这不仅是日本的个案,这是一个全球问题。各个国家为了确保高端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阻止出生率下降是首要和最紧迫的任务。

对于如何阻止人口出生率下降,福田康夫提出了他的建议,除了给年轻人创造生孩子的环境,他认为还需要利用新的技术弥补适龄人口的不足,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和信息等技术推动生产等工业领域各个层面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全球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各国是否对老龄化做好了准备,这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对于延长退休年龄是不是可以解决养老金的问题,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能够解决部分问题,但是毕竟不可能延长到80岁、90岁退休,现在人都活到100岁,对养老金的压力很大,对保险公司压力很大,人的寿命越长,保险公司亏得越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此外肖远企强调,养老金跟一般的金融产品投资不一样,它是公共产品,有一定公益性,一定要保证本金安全,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之下才是获取收益,因此必须有相应的产品设计。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出席由凤凰网财经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21博鳌·凤凰网梧桐夜话”中提到,老龄化其实不光是有关老年人的问题,和每个人都有关系,每个人都会面临老去这个问题。

商敬国认为,保险业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传统保险增长动力不断衰竭,而专注于健康和养老领域的保险蓬勃发展。“这不仅是保险业基业长青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健康+养老是围绕人的生命为中心的超级大循环体系。”

谈到养老金,商敬国表示,“养老金永远是金融市场稳定的压舱石,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尽快积累有着潜在庞大规模的养老储备,关系到金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也是经济增长能够保持韧性的主要贡献者。”

问题八:2021年全球经济向何处去?

2020年由于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进入罕见的严重衰退。进入2021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全面恢复增长,但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央视财经记者对美国桥水投资公司董事长瑞·达利欧进行了线上专访。他表示,中国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也给这些投资者带来了更有吸引力的回报,从而促进了有利资本流入中国的股市和债市的环境,这不仅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利,也对人民币这一货币有利。此外,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中国投资者也越来越有吸引力,传统上中国很大一部分投资仅仅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或者持有房地产,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回报和更稳定的投资环境,所以整体而言中国资本市场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对2021年的预期来说,必须要意识到有两个强大的引擎,一个是中国经济,还有美国的经济,还有包括其他的一些发达的新兴经济体的驱动。明年全球经济预测是4.4%的增长,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我们会看到更加有效的增长或者有一个全球的增长。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今年有三个风险需要关注:

第一个风险,政策的支持会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减退的政策是不是能够非常审慎,包括对就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或者是企业的倒闭等等,如果是说这种政策慢慢的撤回,我们会看到一些什么样的情况,有一些国家做得非常好,有些相对有些弱的。

第二个风险,经济的增长对于金融方面的紧缩速度比我们预期的更快吗?比如说在美国在2023年会是这种情况吗?对于一些企业或者对于国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三个风险,我们会不会看到疫苗加速的发展在全球普遍,包括今年、明年我们可以看到疫苗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政策,而且目前来讲还没有看到很多的全球范围之内打疫苗数的增长,2021年有一些好消息,我们也期待2022年有好消息。但是我们仍然是有一些不确定性,也是非常关注的。

图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 朱民上发表演讲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由凤凰网财经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21博鳌·凤凰网梧桐夜话”的演讲中指出,2021年全球经济可以用三个方面来概括:第一、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第二、国家之间的复苏不平衡;第三、经济复苏背后潜伏着很大的风险。

对于2021年全球经济发展的风险,朱民尤其提到了美国经济过热所可能引发的问题。

“美国经济的现状是‘拜登过热’——拜登通过1.9万亿的强刺激,让美国经济今年超强发展,预计增速超过7%。但是根据模型计算,美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也就2.5%到2.6%左右,所以,从美国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就超过潜在经济增长,而且已经超过三个百分点以上,因此,美国经济过热是不可避免的。”

朱民进一步解释道,“‘拜登过热’推动通货膨胀上升,通货膨胀之剑高悬,整个的经济和市场,包括美国经济市场在内,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