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的戛纳电影节是华语电影的丰收大年,香港地区,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了戛纳最佳艺术成就奖(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梁朝伟荣膺戛纳影帝;内地方面,姜文的《鬼子来了》获评审团大奖;台湾地区,杨德昌导演凭《一一》获得最佳导演奖。
1999
非常童真的一张海报,金色的背景下,一对男女奔跑着,手中举着儿时捕捉蜻蜓和蝴蝶的小网,拉长的身影让他们看起来似乎是在捕捉天上的星星。这届金棕榈给了达内兄弟的《罗塞塔》。
张艺谋因《一个都不能少》被戛纳电影节认为是美化中国,宣布退出戛纳;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获第 52 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
1998
散落漫天的胶片构成了海报整体,但有很多人批评这张海报说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这届金棕榈颁给了希腊电影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永恒与一天》,正是这部电影,留下了“时间,是一个小孩在海边玩沙包”这句妙言。
1997
戛纳电影节迎来了 50 周年庆典,红、金两色营造出浓烈的喜庆氛围,红色衬底渲染金棕榈图案,隆重又大气。
王家卫的《春光乍洩》不仅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墨镜王”还夺得了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戛纳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1996
这届海报鲜花缤纷,美不可言,具有很强的装饰风格。
1995
据说是公认的最烂戛纳海报,可以看出有卓别林电影、《乱世佳人》等经典电影元素,但拼贴得有些直白和缺乏美感。
值得庆幸的是,前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地下》摘得了金棕榈大奖。
1994
海报上的这幅画是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作品,他于 1993 年去世,画面右下角注明了一行小字“献给费德里克·费里尼”,表达了戛纳对这位电影大师的致敬。
张艺谋的《活着》不仅拿下了本届评委会大奖,还让葛优成为了戛纳历史上的首位华人影帝。
1993
本届海报直接选取了英格丽·褒曼和加里·格兰特在《美人计》中的深情一吻。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如愿以偿摘得金棕榈大奖,台湾新浪潮导演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评审团奖。
1992
这是戛纳海报上首次出现影人形象,1992 年 5 月 6 日,玛琳·黛德丽去世,组委会以此纪念她。
玛琳·黛德丽曾是上世纪片酬最高的女演员,1999 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 9 名。
1991
这款海报截然分成了两部分,下半部是胶片铺就的红毯,上半部则是“数字 44 ”与金棕榈的结合。
本届评委会主席是罗曼-波兰斯基,评委会一致将金棕榈颁给了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连续三年的金棕榈都被美国电影拿下,引起了法国舆论的极大不满。
1990
手托金棕榈叶片的简洁造型清新而美好。
张艺谋的《菊豆》入围了这届戛纳主竞赛单元,但最终没有斩获,拿到金棕榈的是大卫·林奇的《我心狂野》。
1989
和以往奔跑在战火硝烟中自由女神不同,海报上的女神化作巴黎的时髦女郎,高举的不是旗帜,而是胶片。
当时的美国新锐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先锋处女作《性、谎言与录像带》摘得了本届金棕榈奖。
1988
这届的海报以胶片为笔勾勒出了一张女性的脸。
陈凯歌的《孩子王》入围了本届戛纳的主竞赛单元,但是影片反响平淡,放映期间很多法国记者和观众嫌节奏缓慢而出去喝咖啡聊天,最终也毫无收获。
看来,《孩子王》的时代背景果然无法引起法国观众的共鸣。
1987
海报上是一只飞翔的海鸥,每一格画面的取景是静止的,拼接在一起却很富动感。
像是在致敬法国新浪潮大师让·吕克-戈达尔说过的名言,电影是每秒 24 格的真理。
1986
用100多个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填满了整张海报,是戛纳影史的一个特别案例。
1985
24 格的海报构图为观众演示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史。
一对男女的舞步轮转之间演示着电影的变迁,也暗示着电影与现实的难以分辨。1985 -1987 年的海报都出自于 Strategie 工作室的设计,他们用海报完成了一次对电影图像本质的解构。
这届评委会主席是前不久去世的《飞越疯人院》导演米洛斯·福尔曼,金棕榈奖颁给了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爸爸出差时》。
1984
淡淡的水彩描绘出一个欢乐自得的海滨小城,让人过目难忘。
从第 37 届开始,戛纳电影节上新锐导演的影片日渐增加,戛纳电影节正在逐步转变成电影市场和电影艺术性的展览。这届金棕榈的得主是维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
1983
这款漫画海报描绘了在战马上厮杀的东方武士,是在向日本导演黑泽明致敬。
中国在本届戛纳上展出了《牧马人》、《原野》、《小街》三部电影,日本导演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获了金棕榈。
1982
海报上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轮船,排出的海水好似正在燃放的礼花。
这一届戛纳,大陆“第三代导演”岑范的《阿 Q 正传》成为首部提名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大陆影片,而法国媒体的评价相当刻薄冷淡,“尽管演员演技出色,原作简练、深刻,但导演手法却是平淡的。”
1981
1981 年的戛纳海报竟然直接沿用了 1980 年的原版,只是改了下时间。
当年欧洲剧烈的通货膨胀和政局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这届戛纳的品质。
这届金棕榈的得主是“波兰电影的骑士”安杰伊·瓦伊达的《铁人》,这部影片被视为波兰“道德焦虑影片”的代表作。
1980
海报上的女郎嘴唇和风姿都很像梦露,但是整个脸部用高光做模糊处理,再加上裸露的肩头,更加性感神秘。
本届评委会主席是柯克·道格拉斯,不过他主持的这届饱受争议。
而就在开幕前 10 天,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逝世,戛纳为此还举办了特别纪念影展。
1979
这一届,戛纳海报在“眼睛”上做起了文章。
这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是法国著名的女作家弗朗索瓦·萨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