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按照纽交所规定,兰亭集势尚有六个月的时间“救市”,即截至2019年4月22日,若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仍未达到1美元,以及此前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未达到1美元,届时兰亭集势股票交易将被暂停,纽交所将启动退市程序。
“兰亭集势之前能够从市场突围,是占了先发优势。”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兰亭集势前董事长郭去疾曾是谷歌中国首席战略官和李开复的特别助理。他带领公司,依靠谷歌 SEO 获取流量,用 PayPal 支付和 UPS、DHL 的物流,通过自建 B2C 平台 LightInTheBox 将性价比型商品销往欧美。
彼时向全世界卖中国货的出口电商这块市场是一片空白,兰亭集势成立之时,如今出口电商领域最为活跃的公司 Club Factory、Jolly Chic、棒谷、Zaful 等都还未成立,且阿里全球速卖通、京东售全球等出口电商业务也还未上线。
而等到竞争对手加入进来,兰亭集势就高光不再。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是兰亭集势销售的商品本身就很难与其他平台拉开本质的区别,以形成口碑传播。而作为其重点营销的婚纱、演出服类目,在近年的销售中,并没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定位。
另一方面,大平台对兰亭集势的冲击也非常明显。2014年,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卖通“双11”活动期间订单总数就超过680万份,而兰亭集势2014财年的订单总量也仅有970万份。
体现在兰亭集势的营收上,从2012年到2017年的财报看来,其收入的峰值为2014年,达到3.824亿美元,而此后的收入则在3亿美元左右徘徊,这无法让资本市场满意。
退市警告下,兰亭集势已经开展了不少的自救动作。比如拟收购新加坡电商平台ezbuy、二股东奥康国际(10.940, 0.03, 0.27%)子公司奥港国际与兰亭集势第一大股东卓尔电商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等,但今年这个“双11”,兰亭集势是注定错过。
作为出口电商,此前兰亭集势更注重的购物节是黑色星期五,但随着“双11”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生态体系更加丰满,大多数玩家纷纷加入其中,有些也开始晒起了“双11”成绩单。
以阿里来说,在其全球卖方面,天猫出海、全球速卖通、Lazada、Daraz等平台上,目前累计已有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剁手党”参与天猫“双11”。
在这场电商平台的狂欢中,遭遇退市警告、忙于自救的兰亭集势,就多少显得落寞了。
品牌主流量让人发愁
十年来,从小众消费到大众狂欢,“双11”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但对于参与其中的品牌主来说,想要这场消费狂欢实现增长,他们需要比过去投入更多。
因为流量变得更贵了。
一个共识是,电商平台流量增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eMarketer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电子商务支出正在放缓,预计2018年消费者平均网购支出额将下降5%。
另外竞争也更加激烈了。
根据阿里巴巴《2018中国青年创造力报告》显示,全国已有超过200万90后在淘宝上创业,仅过去一年增长就超过了70万。也就是说,不断涌入的新生力量正使彼此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自然流量的价格也就随之越来越高。
新金融观察记者了解到,流量贵几乎成了所有电商经营者的痛点,现在已经有商家吐槽“开网店比实体店还贵”。越来越激烈的流量竞争让中小卖家很难维持,一些老卖家纷纷选择线下、直播、短视频等导流方式,甚至送iPhone手机也比买流量更划算。
“双11”期间,就更是如此。有互联网营销人士透露,在整个“双11”最为关键的11月10日到11日,CPM(平均每1000人分别听到或者看到某广告一次的成本)至少翻1—3倍。
有商家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此前参与“双11”促销活动抱的是“赔本赚吆喝”的心理,期望用低价换取高额流量,带来店铺的客流转化,但现在光靠低价也不一定能获得流量,还需要砸很多钱购买流量。
据悉,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双11”期间,卖家根据规模不同,对流量的投入占比主要呈金字塔结构。在服饰鞋帽等大多数类目下,平台排名前十的商家流量投入约占其销售额的10%—20%,排名10—100约占销售额的20%—40%,百名以外的想挤进来往往要投入销售额的40%以上作为流量成本。
不难看出,中小商家要想在“双11”“露脸”,就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成本。大品牌也同样如此。每年的天猫“双11”晚会的独家冠名权,都是被大品牌以亿元左右的价格成交,不过从结果上却很难说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双11”确实热闹非凡,但可能,没有多少品牌商家能保证自己是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