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年的双11刚刚结束,我们看到再次刷新纪录创造历史的中国电商和消费者们。为何双11会成为全球最大购物节?为何美国人没有双11?为何美国人没有如中国人这样热衷网购?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美国。
2018年双11,中国人再次刷新了“买买买”的世界纪录。
“Bang!星球上最大规模的购物节开始了。”CNN如此开头。
“所谓的‘经济增速放缓’?阿里在第一分钟已经刷新纪录”道琼斯集团旗下的财经媒体MarketWatch以此为标题。无独有偶,多个外媒都提到,经济、贸易等宏观形势的变化并没有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双11交易额再创新高。
“阿里双11在24小时内成交额达308亿美元,比去年美国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和网络星期一(Cyber Monday)加起来的销量还高。”包括BBC、彭博社都将中美两国做了对比。
为什么美国没有双11?事实上,美国人有自己的购物节。每年感恩节之后的周五,同样热爱买买买的美国人早早赶到各大百货公司、奥特莱斯的门口,等着零点时刻商店开门后第一时间冲进人海“血拼”。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购物节又被称为黑色星期五,随着网购的出现,黑色星期五之后又出现网络星期一,购物节从实体店延伸到了网络。和双11一样,黑色星期五成了美国各大零售商的“年度大考”,也是零售业圣诞季业绩的晴雨表。
黑色星期五实拍—在超市疯狂抢购电视的美国人
不过,虽然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2017年人均GDP是中国人均GDP的6倍,但在网购上,中国人却展现出了远超美国人的强大购买力。2018年阿里巴巴双11全天的交易额为30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135亿元)。2017年黑色星期五全部商家网购成交额为50亿美元,网络星期一的成交额为66亿美元,两者相加,2017年美国感恩节购物季的所有成交额不过阿里双11一天成交量的三分之一。
同口径对比中国最大电商阿里巴巴和美国最大电商亚马逊,差距更加明显。亚马逊在7月16日-17日启动了长达36小时的“会员日”(Prime Day)购物节。亚马逊没有披露购物节的具体成交额度,外媒援引Wedbush Securities的估算,称亚马逊会员日成交额为42亿美元。这个数据只有阿里双11交易额的14%。
负责阿里全球化业务的总裁迈克·埃文斯(Michael Evans)在接受外媒时称:“(很多国际品牌)都听说过亚马逊会员日。但是我们阿里在5分钟内卖的金额比亚马逊整个会员日还多。”一句话,感谢同行衬托。
CNBC在报道中引用了一个数据分析专家的评论:“单看亚马逊会员日的表现,40亿美金销售额已经很强劲了。但(和阿里)相比之下,简直有点小可爱(its kindof cute)”。
某种意义上,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萌萌哒小可爱(cute)不能算一个好词。
中美网购图鉴:抱着手机VS正襟危坐
与其问为什么美国没有双十一,不如问美国人为什么没有那么热衷网购?是购物习惯差异?还是技术障碍?还是人工成本过高?大数据的未来在中国还是美国?
“中国人口基数大,成交数据规模达到美国的十倍也不是出乎意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研究所Avanessians所长、计算机科学教授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在听到阿里双11在前85秒就实现了1个亿美元的成交额时非常感慨。对于中美两国在网购方面的区别,周以真非常有发言权,她历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同时也是“阿里巴巴达摩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与微软、阿里、百度等科技企业巨头都有密切合作。
她提到,从技术角度来看,双11购物节对公司系统的稳定性和靠谱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交易数据与其他数据不同,要对接银行的端口,用户的钱一分一毫都不能出错,准确性和稳定性很重要。”据她了解,阿里的技术团队很早就开始备战,就为了每一个步骤不要出错,都能正常运行。她也指出,当每毫秒涌入亿万级的成交数据时,系统备份(replica)和服务器的稳定是最关键的,她表示对阿里的技术能力比较乐观,相信他们有经验处理好这些“薄弱环节”。作为阿里巴巴达摩院的学者,她谈到达摩院在全世界招募了一批顶尖科学家,但目前还处于前期筹备阶段,还没有正式参与到阿里的日常运营中。
“美国之所以没有如双11规模的购物节,不是因为技术障碍,主要还是因为购物习惯区别。中国消费者对网上消费接受度良好,也习惯网购,而美国人更习惯在实体店消费。”周迎真教授在接受凤凰网独家专访时否认了技术障碍。
从2017年“黑色星期五”购物季的数据来看,美国消费者也逐渐开始从实体店向网店迁移。根据AdobeAnalytics的报告,在2017年持续5天的购物季中(包含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有5800万消费者只选择网购,有5100万消费者只选择在店内购买,在持续5天的购物季中(包含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每个人平均消费335美元。相比美国较为平均的网购和实体购买比率,阿里虽然在之前几年已经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概念,但网购比率仍然占据绝大部分。
你会在手机上买买买吗?在智能手机极度普及的今天,这几乎是个送分题。根据阿里披露的数据,2017年双11交易量在3分钟冲破100亿元,其中无线交易额占93%以上。抱着手机刷淘宝买买买几乎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然而在美国,在电脑前“正襟危坐”的购物似乎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根据Adobe Analytics报告,在2017年感恩节购物季,手机用户(无线客户端)只贡献29%的网购交易额,其余71%的交易额都来自PC(电脑)端。“如果有更好的手机购物体验,消费者能在沙发上、餐厅里随时随地购物,就能更好提振购物季的业绩。”一位美国科技专栏作家如此描述网购的未来。他或许应该来中国感受一下随时随地买买买的快乐。
“不是美国公司做不好手机app,你看看美国还有多少人在用老爷机的比率就明白了。连智能手机都不是完全普及,谈何做手机购物呢?”一位曾供职于美国著名电商的程序员坦言。正如其所言,在美国常常能看见白发苍苍的教授一手拿着新款苹果笔记本,一手拿着老爷机。
中国用了十年培养了双11的购物习惯,消费习惯的改变非一蹴而就,从电脑到手机的迁移也需要过程。
一键购物vs十个网站
“真怀念中国的网购,真正的一键购物!我为了网购,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记下10个不同购物网站的账户和密码。”双11期间,一个在美国留学的时尚女孩吐槽。
作为一个在中西部“大农村”读书的精致女孩,她去实体店购物并不方便,完全依赖网购,她日常使用的十来个美妆、衣服、保健品品牌,全部都是单独的网站,并没有如淘宝之类的一站式购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