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盒马真没堵住门,说只服务盒区房居民,配送覆盖3公里,不是服务只有3公里,且不说一般超市可覆盖周边5公里人群,毕竟盒马名声在外,周边工作的,路过的,谁还不能吃点、买点、带点?反正交通发达,不怕麻烦。
更何况,订单量和消费额也可以随着选品优化持续提升,其间搭配变化多端,哪来一眼就能看到的“天花板”?
再比如,有人说:盒马主打生鲜,特别是海鲜,客单价高、毛利高,但谁能顿顿都吃大龙虾?对应的消费群小,没法激活规模效应。
而这就错在“目光所及,就是一切”。要知道大龙虾等大海鲜品类并非盒马的绝对品类,最初只是用来引客流、带体验、立信任,按盒马负责人侯毅的说法,很多店已经优化了品类配置,换入高频消费的小海鲜。
毕竟,没有绝对的品类,只看绝对的消费,选品搭配是每家线下店的基本功,没人会拿自家的效益开玩笑,更不会为大海鲜“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
的确,被误解是创新者的宿命。但“误解”得太业余也是惹人醉。此时,实力打脸这群唱衰的鬼,正好让新零售标杆历事炼心,借假修真,继续结硬寨,打呆仗。
学者生,似者死,杀手锏是什么?
大画家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可网红们就是不信这个“邪”,非要像素级模仿定义新零售的盒马,却不懂得产业供应链的“精耕细作”才是“杀手锏”。
小郝子曾随某零售大拿去过一家网红店,其大部分选品,人员配备,餐饮工坊设置……几乎完全克隆盒马,甚至餐饮区卡座环境比盒马还高档,更有趣的是,吊顶的外卖输送带也与盒马极为相似。
“超市做餐饮,再搞点外卖,真不算学到新零售的精髓。”大拿解释道。就拿外卖来说,店内作业人员在数据终端上按需求捡货,把货品收集好,放履带上传送给配送员。
但门道就在:是货等人,人等货,还是及时匹配,任何等待都是成本,其间,如何安排配送团队、配送路线,统筹配送单量、配送流程等,都是极度考验功底的,体验、规模、成本如何平衡就是核心竞争力,盒马的这套打法基于自己不断优化,外人还真的学不会。
而在消费端外,盒马还开辟了新零售的第二战场。因为没有传统商超的渠道包袱,它能动手消除多重批发商,大搞产地直采。如此,压缩生鲜供应链,解决层层利润“剥皮”,品控不易等难点,重塑生鲜产业玩法。
例如,最近盒马新增平价菜场,有利于丰富产品线,做高消费频次,但它们低毛利,易损耗的特点,不是仅靠销售规模提升就能搞定的。
于是,在鱼货方面,盒马签下光明渔业。它隶属于上海光明集团,在江苏盐城有8万亩养殖基地,专供食用淡水鱼,年产量5万吨。在育苗、饲料、鱼药使用上,它严格执行农业部标准,还给每条鱼打造“身份证”,保证可追溯。
这种大规模、高标准的供应基地,正好满足盒马在华东地区的鱼货需求,后者通过产地直接采购,定点运输,至少去掉两层批发商,这不仅大大提高鱼货新鲜度,减少死鱼损耗,也降低了鱼货采购成本,扩大了毛利空间。
更重要的是,少了批发商盘剥,光明渔业“产品好、渠道少”的难题不再,鱼货毛利也能获得提升。
与之类似,哈密瓜、草莓等易损水果再不用6成熟就采摘,盒马与生产基地共同打造冷链系统,让8-9成熟的水果不“脱冷”,数十小时就能遍布全国的仓库和门店。没有批发商赚差价,产销两端共得利。
没错,一件事让所有人得利,它就能成功且持久。
所以说,“超市+餐饮+外卖”只是新零售的“表”,“再造供应链,重塑产业端”才是新零售的“里”,表里通遂,自然“泉之不涸,四支坚固”。当那些徒有其表的新零售网红走进死胡同,真正的新零售2.0才刚刚开始。
按诺奖得主约翰·列侬的说法:“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
公众号:郝闻郝看
ID:haowenhaokan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