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聚划算的最初面貌,在「千团大战」的时代,它同样扮演着为阿里守住新兴消费模式大门的角色,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只是从外在形态来看,现在的聚划算和以前的聚划算,似乎并无区别,它们都在首页聚合推送所谓的「爆款」商品,以性价比的巨大优势激励用户购买。
但在背后,供应链的改造进程早已天差地别,事实上团购生意并不会对供应链有着过多要求,它只需要商家履行协议完整消化订单、然后与平台进行分账,一波一波的收割用户,整套价值核心在于,平台的流量分配权力为其带来的议价资格,而商家出于清理库存的需要,也能够接受下调价格换取消费规模的游戏规则。
然而,坐拥庞大的带货能力,却仅仅只是一个清仓渠道,这未免过于大材小用了,Groupon没有想清楚这一点,所以它没落的速度比它崛起更快,倒是它的中国学徒一个比一个精明,在转型的过程里远远的超过了原本的想象空间,这其中就包括曾经买进3300万股Groupon的阿里巴巴。
阿里集团的参谋长曾鸣是「S2b2c」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未来的一切皆可是服务,而「S2b2c」的本质就是,是S(供应链)和B(销售商)共同服务于C(消费者),在这个模型里,B的作用是最大的,它既要对接C,满足C的需求,又要连着S,向S定制生产,这个链条的结果就是效率至上主义的成立,在理论上来说,库存可以是零,周转可以是零,紧缺和浪费都不再出现。
所以才有聚划算这样的平台出来为B提供流量,并为S赋予确定性,后者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以销代采的能力足以将供应链变得柔软起来,愈是能够响应市场,生产端的竞争力也就愈强。天下的生意本来都是难做的,因为信息壁垒无处不在,供需错位的情况大量出现,从贸易行为产生的岁月开始,怎样构建自由市场就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聚划算或许要感谢拼多多这样的新物种为它制造麻烦,因为麻烦催生竞争,而竞争造就创新,阿里不需要躺在功勋薄睡觉的产品,和友商一起尝试挑战商业的崭新生态,才是真正有趣且令人兴奋的事情。
电商没有终局一说,哪怕作为一个四千亿美元市值的巨头来说,千里之行才刚刚踏出第一步。展望未来,聚划算无疑将成为淘宝天猫关键的增长引擎。它的赋能效应带来的效率提升,能够让消费者和商家都获得实实在在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