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锦鲤营销信息不透明。存在中奖者信息不透明,内定名单、暗箱操作、虚开中奖等问题。微博抽奖之所以可信,是因为活动组织者可以基于官方抽奖平台进行随机公正抽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便一些大型企业的营销活动,最后也很有可能“内定”或者“虚开”中奖者,用户白忙乎一场。
还有就是僵尸粉的问题。以参与王思聪的抽奖活动为例,如果一个公司有数十万甚至更多的僵尸粉,全部通过机器参与转发,就可以大幅提高中奖率,秒杀真实个人用户。看上去大家是拼的运气,实际上背后依然有作弊的可能性,专业羊毛党特别是僵尸粉公司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各种抽奖活动的公平性。
不过除了上述问题,各商家的锦鲤活动整体上还是起到了用户和商家共赢的结果。
锦鲤营销对品牌商的启发对于品牌商来说,锦鲤营销相当于是用低成本换取了高效率的广告宣传,支付宝只是中间的组织者,一边连接锦鲤、一边连接品牌商,这跟双十一活动如出一辙:天猫搭台,商家唱戏。
对于品牌营销来说,要想获得较好的营销效果,确实有迹可循:
充分制造各种话题性。比如在公布获奖者的时候,支付宝发布了一个视频,将奖品清单做成一个长达数米的长条幅,这使得奖品清单本身的话题性最大化;再比如“信小呆”域名的出现,也进一步增加了事件的传播性。
让文案更有传播力。支付宝的“寻找中国锦鲤”文案,让人一看就明白是在抽奖。“信小呆”获奖之后,她只回复了一句“我下半生是不是不用工作了???”,这句话既简短又极具传播力——后来这个人的微博表明她确实有文案天赋。
碎片化时代跨平台传播。注意力是碎片化的,存在于任何一个平台但不被任何一个平台垄断。主流传播渠道即微博、今日头条和微信,生态相差较大。微信上通常是个人状态加上公众号深度文章的分享,以及微信群碎片化讨论;微博主要是娱乐明星和话题趣味内容;今日头条个性化推荐信息流内容则是大杂烩。通常品牌要想跨平台传播并不容易,支付宝在微博上做锦鲤活动,在微信上借助“支付宝全球免单”形成话题分发,又在微头条上进行话题传播,形成了跨平台传播。
必要的投入不可缺少。支付宝看上去主要是让商家给锦鲤提供福利,但其也为这一活动投入了大量资源,除了活动策划和组织本身的资源外,还付费组织大V转发,购买开屏广告等,实现了活动的快速引爆。
不过,罗超频道(微信ID:luochaotmt)认为,锦鲤营销的繁荣只是表象,品牌商做营销的最终需求还是将流量转换业务增长、品牌价值乃至企业利润。
因此,企业一定要明确品牌诉求,比如奢侈品可能是为了传播自己高端的品牌形象,而餐饮店则是为了增加客流量,新媒体主要是吸粉。锦鲤营销只是一种传播手段,企业最终还是要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取胜,如果只是盲目跟风增加曝光量,反而会显得舍本逐末。如果暗箱操作甚至虚假宣传,更是不可取。
今天的用户,已经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