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屡屡提及的一个热词。在中国创新经济赛道上多次抢跑的杭州,执行力再一次显现。 从“书记招商”,到“合并设区”,仅仅时隔几个月时间。
在政府的高效推进下,成果斐然。除了龙头央企纷纷落户杭州外,重量级的科研机构也纷纷来杭设立分支。如今杭州的科研力量已不再是浙大一家天下 ,清华、北大、伦敦帝国理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都已在杭设立科研创新平台。2018年初,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设立杭州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将探索建设高水平研发及转化平台,打造技术转移及推广的产业基地。
2011年,欧美同学会的一次晚宴上,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科协主席的韩启德,与施一公、潘建伟、陈十一等多位顶尖科学家,谈及中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种种问题,言辞中不乏激烈。韩老顺势抛出一个问题:
“你们这些人都是在中国出生、中国长大,知道中国教育的优势和短板,又都在海外大学著名大学做过教授,知道国外教育的优势和缺点,为什么不能够取其所长、也发挥我们的所长,在中国创办一所小型大学?”
这个让施一公觉得“激动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的提议[4],改变了这位全球顶尖结构生物学家日后的人生轨迹。他在后来与董倩的采访对话中回忆:
“我们觉得是时候了,大家应该联起手来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创办一所顶尖大学。”
这所剑指世界一流、被国人寄予重托的大学,在历经七年酝酿之后,终于在杭州落地。西湖大学的成立,意味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就此诞生。 而对于西湖大学来说,与杭州这座位置优越、风景如画、政策优渥、人才辈出的“天堂硅谷”联姻,或许正是天作之合。
2016年底率先揭牌成立的西湖高等研究院,是西湖大学的前身。
西湖大学的成立,也打破了杭州教育科研版图上浙大一家独霸的局面,将成为杭州未来科研孵化的又一动能中枢。
开启“新旧动能”转化的,除了城市产业和人才教育,还有企业自身。本地的商界大佬们,也纷纷举旗呼应,推进着自我的革新与转变。
年逾七旬的宗庆后,如今频繁奔走在各大科研院所和先进制造企业,为面临“中年危机”的娃哈哈寻找新的增长点。这家在80、90后童年里留下深刻回忆的饮料公司,将创新求变的目光投向了航空发动机、新能源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老首富宝刀不老,屡屡出手布局前沿科技,发力智能制造。新首富马云却志在千里,将其云计算+大数据的优势延伸到制造业,希望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整个制造业的大联网。
在阿里云的宏伟蓝图里,有三个关键路径:
1、工厂智能化改造
2、工厂与供应链的智联
3、制造与消费的打通[5]
此计划若是早十年,或是被一家初创企业提出,难免会被人嘲笑自不量力。连接复杂多元的工业场景,其难度远远大于连接消费场景。而对于如今已成长为参天大树的阿里巴巴来说,显然有这个底气——数字经济二十年带给杭州的财富,除了有资本、人才的积累,还有思维方式的变化。
这座成名于风景人文,成就于互联网经济的“天堂硅谷”,已非当年懵懂少年,如今正以其独特的智慧,为中国的新一轮经济浪潮注入新鲜思想。
但是,脱虚向实的杭州,绝不能简单解读为“抛弃互联网,发展制造业”。
4
数字+制造
杭州并不缺制造业。互联网光芒掩盖下的杭州制造业,其实有着殷实的家底。
1969年,国家批准每个人民公社可以开办一家农机厂,24岁的鲁冠球得知消息后立刻前去申请。东拼西凑4000元“巨款”的鲁冠球,领着6个农民共同建起了宁围公社农机厂。此后的十年里,鲁冠球每天蹬着一辆自行车过江,靠走街串巷收来的废旧钢铁,为周围的公社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以及失蜡铸钢等各种各样的配套农具。
到1978年秋天,这家农机厂已经拥有300万元的年产值,和300人的队伍。鲁冠球把宁围万向节厂更名为萧山万向节厂,成为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胆大敢干、思路开阔的鲁冠球迅速将萧山万向节厂率领成为一家红极全国的榜样企业,1991年5月,鲁冠球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轰动一时。而彼时的万向节厂,也已经正式改组成为万向集团,成为杭州民营经济最早的一张金名片。
类似于万向集团这样的创业故事,在杭州产业发展史上比比皆是。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不同的是,在杭州制造业版图里,民营企业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翻开杭州的制造企业目录,机械重工领域, 杭州有宝鼎、杭汽轮、杭锅、中泰、杭叉、西子、海天国际……化工材料领域, 有恒逸、中策、科百特、传化、三元、永磁……汽车工业领域, 有吉利、万向、万通、金固、双环、亚太、春风动力……电子通信和半导体领域, 有海康威视、大华、中威、华三、东方通信、中天微、矽力杰……仪表仪器领域, 有聚光、华立、炬华、先锋、金卡、健拓……电气领域, 有海兴、南都、中恒、万马、杭电、鸿雁、奥普、桑尼……家电领域, 有老板、三花、华日、苏泊尔、九阳、钱江制冷……
全球第一的视频安防设备生产商海康威视
一串星光熠熠的名单背后,是浙商三代人的艰苦奋斗。与诸多内地城市相比,这里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缺乏重工业基础,也没有大型港口。 但正因为如此,老一辈浙商才以“石头缝里刨金子”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2018年的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上,杭州企业占据24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制造企业。
2018年中国500强企业榜单,杭州企业共计24家。
虽然明星企业众多,但是行业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也是杭州制造业的一大困扰。曾有从业人士戏言:
“杭州的企业都是一个一个的发展,苏州、无锡、常州的企业都是一片一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