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结,“双十一”展现出的新消费,体现了数字商业中人、货、场的深层变化。消费人口在改变:今年参与天猫“双十一”的用户超5亿,比去年新增了至少1亿,其中不仅有“网生一代”的“95后”,连50后的中老年人群也在快速增长。新的人群为新的消费活力持续增强奠定了基础。消费供给在改变:商品和品牌正在为新用户、新需求而自我创新。天猫“双十一”当天,约有2.1亿件新品被买走,成交额超过406亿;全天产生1.7亿笔C2M数字化工厂直供订单;22个小时内农产品销售额突破70亿元,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消费场景也在改变:直播、语音购物、“像点外卖一样买家具”成为潮流,既为消费者创造新鲜感,也为品牌商家开拓了数字化运营的新阵地。
“‘双十一’要不断向前创新,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张勇说,之所以有这么多企业愿意投入“双十一”,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市场,看到了机遇,看到了消费的力量。因此,“创新”应该是“双十一”不变的关键词。
我们已经可以从今年“双十一”的一些新亮点中窥见未来的轮廓。
机器正在帮助人聆听需求、解决问题。“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的智能客服机器人“阿里小蜜”承接了淘宝天猫平台97%的在线服务需求,提供了相当于8.5万名人工客服小二的工作量。它全天提供在线咨询对话量3亿次,解决率达到70%。
通过人工智能产品天猫精灵,不仅可以“说话下单”,如果开通了声纹支付的功能,还可以直接语音付款。
在海外市场经营的商户和消费者,也可以用AI技术辅助突破语言关。阿里翻译机器人能熟练使用超过20余种语言以及60余种语言方向。在“双十一”当天,机器翻译的调用量突破了16.6亿次。
IoT智能设备提高了仓库的运转效率。它可以实时记录、追踪、调配资源,将仓库产能提高50%,人效提高20%,仓库的员工则扮演了实时智能调配和管理的角色。
这些层面真实地反映了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在技术层面,它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为企业带来降本增效的能力;而从整个商业运行链条的逻辑来看,它正在使“人”成为核心,基于人的需求重构商品和服务,进而创造出推动产业数字化、深挖内需潜力的新动能。中国的内需潜力巨大。放眼未来,2019年11月11日的全球狂欢节或许只是一个起点。(记者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