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的成交额再次刷新历史,来到了2684亿元,让所有的“吃瓜群众”都不禁感叹中国消费者那恐怖的消费能力。然而有趣的是,在天猫公布双11成交额之后,一条发布于今年4月的博文被翻出,该博主认为天猫每年双11的增长速率过于“完美”,怀疑数据遭到人为造假,“马云骗了我们”云云。
这一消息一出引发轩然大波,这番争议自然传到了天猫高层的耳里。随后,天猫公关总监对这一传言进行了辟谣,并表示已经启动法律程序,并呼吁“谣言止于智者”。
实际上该微博说得有模有样,但数据上有不少漏洞和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如今天猫进行辟谣,那么我们自然要以官方为准。其实想要让双11的销售额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增速状态,根本不需要动用“造假”这种最低劣的手段,近年来天猫双11都开启了预售的模式,双11当天能卖多少货其实是一定程度可控的。
另外这也是一个“小算盘”,要知道双11活动开启的时间并不是11月11日当天,一般是提前半个月左右。例如京东的双11活动周期是从10月21日开始,天猫也是如此,活动开始后消费者就可以参与喜好商品的预售活动,而11月11日之前的预售成绩,是会加入到双11当天的成交额之中的。
所以这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成绩可控”,在这个机制持续运作的前提下,每一年双11的成交额能够保持增长也就很正常了。
其实“预售”模式放在零售行业里并不罕见,但广泛用于大型促销活动中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此外,天猫等平台还将预售模式玩出花来,比如去年主打的就是“定金膨胀”玩法,本质就是将双11的活动优惠和预售机制绑定,利用这么一个简单的机制天猫就能达到人为干预双11销售额的目的,这一手法不可谓不聪明。
往深层次地说,在十余年的发展后,双11活动已经进化到了一个较为科学的状态:有危机预演、关键数据一定程度可控、各环节井然有序。比如今年双11消费者对物流的抱怨声音小了很多,其实也是各项机制稳定运行的缘故。
菜鸟网络表示,今年首次尝试了“规模化的预售订单下沉”模式,并成功让快速的配送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物流配送的提速的确可以直观感受得到,比如小雷在双11当天下单的商品已经在12号陆续收到,这要是放在往年简直是“不可思议”。
而物流速度已经是京东的传统优势,这里就无需特意提到了。
所谓的“预售订单下沉”,其实就是将部分参加预售且已经付过定金的商品提前送到物流仓库,待双11到来后那些付过尾款的商品,就可以直接走派件流程了。这和软件中的“预加载”理念几乎相同,都是通过提前部署来提升物流运转效率,减少消费者等待时间。
国家邮政局官方数据显示,11月11日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5.35亿快件,是二季度以来日常处理量的3倍,同比增长28.6%。每一年双11都是物流行业的“大考之期”,但显然在11年的学习过程中,电商平台和物流行业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当然这一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假如某些已经进入邮件处理中心暂存的商品没有付尾款,也就是交易没有完成的话,那么快递公司还得把这些快件原路运回,这过程中快递公司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成本。只不过从结果来看,这一全新的模式确实提升了物流的运转速度,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早日拿到心仪商品。
更重要的是,这可以有效减少物流网点快递压仓的现象,为后续的商品腾出运输空间,来自拼多多或者其他平台的快递也能因此受益。
(往年的双11“爆仓”情况,图源网络)
不难看出,过去“双11买东西等一周都收不到”这种尴尬场景已经大幅度减少,而这又是预售机制所作出的贡献。“预售”机制在计算总成交额的时候虽然算得上是“小聪明”手段,但在灵活运用下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
预售机制的出现,与其说是一种解决指定问题的手段,不如说是天猫等电商平台总结出来的一套比较可行的运作机制。在过去双11活动的策划基本没有章法可言,就是简单的“打折”、“卖货”。粗暴的运作逻辑使电商平台的运作陷入了停滞,从销售到物流整个链条几乎全部瘫痪。
而今年的双11活动则显得整整有条,从售前到售中再到售后基本形成了清晰明了的运作规则,消费者要怎么参加活动、要怎么购买、要怎么售后,均一目了然。此外,另外一点几乎被大家忽视的进步是,在本次双11活动中天猫平台基本没有出现任何宕机的现象,包括消费者端和商家端,天猫的服务器都堪称无可挑剔。
阿里CTO张建锋表示,为了迎接双11活动中峰值数据达到54.4万笔/秒的订单浪潮,阿里巴巴将数据的处理全都搬到了飞天云操作系统之中。同时,阿里巴巴在今年双11活动中全面采用了神龙服务器,从而在性能层面保证了平台的稳定运行,最终才能实现消费者和卖家平台的双重稳定。
在双11伊始,微博上的淘宝卖家们惊喜地发现,往年必定卡顿、崩溃的卖家端软件(应该是旺旺),但今年却“稳得有点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