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端1:GMV有水分高成交额下的“虚假繁荣”
“双11”之前叫持币待购,然后经过消费预支,之后叫消费透支,并且集中呈现出线下向线上快速转移的消费现象。莫岱青表示,“双11”成交额华丽数字背后需要理性看待。各大电商平台公布的战报是11日当天甚至是更长时间的累计金额,并且大多公布了11月12日零点过后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数据,这个也是数据挤压后的结果。成交额是指下单量,实际应该扣除未支付量、退货量和刷单量等,挤出水分以后才是真实的GMV。因此,对于数据我们还需要挤出水分后,真实看待。(真实成交额=成交额(GMV)-未支付量-退货量-刷单量)
弊端2:狂欢背后中小商家露出疲态赚钱成疑
莫岱青认为,“双11”繁荣下,对于一些中小商家来说内心是矛盾复杂的。他们继希望通过“双11”提升销量和影响里,但是流量成本对他们来说压力也很大。平台搜索、流量等会倾向大品牌,每年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活动让中小商家显露疲态,逐渐沦为陪跑角色。
另外对于商家来说,退货无疑是“致命”的。大量退货会导致库存问题的产生,原本商家希望通过“双11”能够达到清库存的效果,这样一来反而起到反效果。加上今年“双11”预售时间提前,并且分段时间进行,这就导致商家超量备货,因此库存很难消化。
2020年直播带货是“双11”的一大特点。商家们也不甘落后,纷纷“入坑”。但是直播带货面临坑位费高、退货率高等问题。一场直播下来,商家可能就是几十万的坑位费,而成交量只有几万,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
弊端3:“剁手党们”的黯然神伤消费金融的思考
“预购消费一时爽,尾款支付泪两行”这是“尾款人”们的狂欢后的心声。预购享好礼这是商家对消费者做出的促销策略,一般是预售期支付较少“预付款”,后续在某个时间节点支付剩余“尾款”,但也让不少消费者没有节制地早早透支消费。于此同时,大促期间为刺激消费,电商纷纷推出类似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分期乐和惠分期之类的“赊账服务”,而不少平台为鼓励消费者使用消费金融付款给出了更多的优惠。大部分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为一次性还款的免息服务以及分期付款的收手续费服务,并且多数标明具体的还款金额。
“但值得思考的是,消费者需明白任何‘赊账服务’都需还款,并且不同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期手续费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平台甚至没有明确标示具体还款金额,待还款时高额手续费让消费者诧然。此外,开通并使用多个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容易造成忘记还款,影响个人信用的情况。而对于后续没有能力还款的消费者而言,这是无形的消费‘隐患’,甚至后续带来不良的影响”蒙慧欣表示。
弊端4:千亿喧嚣的狂欢消费“套路”层出不穷
“双11”千亿成交额不断刷新,平台、商家的营策略也一次次更新花样,从前期的宣传到大促进行时以及尾声的售后服务,总是“套路”层出不穷。
蒙慧欣表示,前期的平台、商家的宣传推广,让不少消费者有点“恼”,不断的短信轰炸,甚至回复TD退订也成为虚设,即便消费者回复还是会收到相关促销信,层出不穷的促销短信完全成为简单粗暴的单向骚扰。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信息骚扰,同时更多的是暗藏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等风险。
据国内电商专业消费调解平台电诉宝根据历年用户投诉情况统计显示,“618”“818”“双11”“双12”“黑五”等电商大促后容易出现消费者爆发式投诉的情况,问题集中表现为:先涨后降、虚假宣传、定金不退、发货迟缓、退换货受限、信息泄露和快递延误等。
因此,蒙慧欣表示,商家套路多、虚构原价、文字游戏、发货陷阱、商品质量差和先涨后降”等问题也是消费者频频吐槽点。“双11”电商购物节需不断发展,首先得要为消费者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商家更要少一份套路,多一份真诚,真正做到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并提升服务水平,这也是电商购物节的初衷。
弊端5:39.65亿件快件量背后:“快递垃圾”成难题
俗话说,上半场看电商频刷纪录,下半场靠快递奋战送达。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11月1日—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39.65亿件,其中“双11”当天处理快件6.75亿件,同比增长26.16%,再创历史新高。
在快递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快递包装又该如何处理?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快递总量预计达到800亿件,其中约20%为塑料袋包装。当我们沉浸于拆快递的“快感”时,随之而来的的白色垃圾已成为限塑令监管的痛点。
“‘双11’成交额不断刷新,‘快递垃圾’也在逐年增长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一直都是物流企业需要行业攻坚的一大难题。”蒙慧欣表示,面对海量的“快递垃圾”,尽管菜鸟、京东物流和苏宁物流等企业不断朝着绿色包装的方向创新,努力让快递包装“绿”起来,甚至实行回收再利用,相关政府部门也不断出台相关文件和通知,但事实上仍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未来,需要电商平台、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多方联动,实现真正的“绿色快递”。
弊端6:熬夜“买买买”凌晨配送“不健康”的怪像
“尾款人的深夜狂欢,耗神又耗钱,真的值吗?”“凌晨上门配送,为了时效,真的有必要吗?”“为什么抢购时间要定在凌晨?”……这或许是大多消费者、从业者的质疑。当下的“双11”不再是一部分人的“午夜行动”,从平台后台支撑、商家紧张备货、主播们长时“叫卖”、物流人凌晨待命争抢第一单时效和供应商的背后支撑……当然还有我们尾款人的“通宵达旦”以及隐于背后各行各业的打工人。
一直以来,互联网行业工作压力一直都很大,业内有玩笑称IT业是“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因此引发的过劳死也频频发生。过劳死成为导致IT从业人员死亡率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在看似光鲜的工作背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不健康和作息不规律,是IT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对此,蒙慧欣表示,“双11”对于互联网工作者而言是长达1个月的备战,不容松懈,需要从业者加班加点工作予以支撑,从生理和心理来说,必然承担更大的压力。除此之外,从业者的权益也难以保障,这个时期,正是平日积攒矛盾爆发的重要时期,部分企业平日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影响,此时维权可能更会引起企业和社会高度关注,以期争取应得利益。或许我们需要一个更为轻松的电商大促。
弊端7:非理性消费下的“囤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