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那些年,那些贸易战火从美利坚引燃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07
摘要:特朗普就任总统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加重,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频率也显著提升。贸易战风险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前进的严重阻碍,贸易战升级的阴影

  特朗普就任总统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加重,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频率也显著提升。贸易战风险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前进的严重阻碍,贸易战升级的阴影影响到此轮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平安证券宏观组编撰了美国贸易战历史回顾,对美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案例加以梳理,分析了双方在贸易战中的普遍举措及其影响。

 

  平安证券报告指出,随着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体系得以构建,但此后美国与各国的贸易摩擦却时常发生。由于欧共体(欧盟)、日本及苏联(1992年后为俄罗斯)经济体量可观,也有一定的反制能力,美国在贸易战中擅长多维打击,且可以凭借其占绝对优势的国际地位及科技水平对贸易战对手进行经济制裁和技术封锁,但日本及苏联的反制手段却相对单一,缺少灵活多变的应对之策。这也导致了贸易战的结局往往更偏向于美国的初衷。

 

  贸易战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其结果如何不仅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还与各国政府的相关经验是否丰富,决策是否果断明智,执行力是否坚决等息息相关。

 

  美欧拉锯战

 

  经济“大萧条”时代,美欧就由于经济危机而爆发过广泛的贸易战,包括互相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等简单措施,最终贸易战并没有使得欧美逃脱经济大萧条的冲击,相反全球贸易的大幅衰退使得经济衰退日益沉重。直至二战结束,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与经贸体系才得以建立。

 

  20世纪70年代农产品及钢铁战

 

  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西欧国家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随着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欧洲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开始显现,并迅速升级。

 

  从贸易差额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在70年代中期双方贸易战期间,美欧贸易状况均有所好转,其中美国贸易逆差有所收窄,英国贸易顺差有明显回升。当时正处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航空航天、计算机、信息等行业尚未发展壮大,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产业仍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欧美在该阶段爆发的贸易战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与钢铁领域。

 

  欧共体成立后,其规定的统一共同体内农产品价格、建立共同农产品进口关税、取消成员国之间关税、建立共同农业基金、主动调节农产品市场、对出口进行补贴并进行技术革新等农业政策提升了西欧各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及农产品产量均大幅提升,西欧各国也逐渐从农业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另外,欧共体不断扩容也使得其实力不断增强。这招致了当时农产品出口大国美国的强烈反感与抵制。于是,美国开始针对欧共体内部的调节手段进行批评,认为欧共体在农产品领域的高额关税行为属于“贸易保护”,并不符合“自由贸易”精神。但欧共体继续提高美国农产品进口关税税率。随着欧共体农产品出口量快速增长,并影响到美国的出口市场,美国对欧共体的指责也从征收高额关税等“贸易保护行为”转为出口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手段”上。但欧共体仍然态度强硬,并声明美国的“自由贸易”是选择性的,在自身竞争力较强的粮食领域要求“自由贸易”,在竞争力较弱的细分领域则进行高额补贴。

 

  在钢铁领域,美国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等七家钢铁企业以联邦德国等西欧11国钢铁公司接受政府补贴,并以低于成本以下的价格向美国倾销钢材为由,在1982年1月中上旬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针对西欧11国钢铁公司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诉讼。之后,美欧在钢铁领域的贸易战显著升级。

 

  伴随着双方的互相指责,美欧在农产品与钢铁领域的贸易战一直在延续,战场也从欧共体扩张至中东、印度等第三方进口市场。直至资本主义世界逐渐走出经济危机,全球市场开始恢复一定的扩张速度,双方的农产品贸易战才逐渐降温。尽管贸易战期间美欧均获得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但作为代价,财政赤字也明显上升。

 

  20世纪90年代初公共采购领域贸易战

 

  1993年上半年,美欧多国经济增速下行,德法两个欧共体核心国经济增速转负。欧共体在1993年1月出台了关于政府采购商品的法令,要求欧共体12个成员国在进行政府采购时禁止采购欧共体生产部件不足50%的产品,同时要求在欧共体厂商生产的产品价格不高于外来商品3%的前提下,优先采购欧共体自身生产的产品。针对这项规定,美国政府对欧共体实行政府采购领域的贸易制裁,禁止美国政府采购欧共体生产的产品及提供的服务。双方不肯让步,欧共体坚称美国政府的制裁程度显著高于欧共体对美国厂商的制裁程度,美国则要求先制定贸易限制法令的欧共体率先退出制裁。尽管双方均不肯退让,协商也在同步跟进。美欧双方于1993年4月21日就机电设备市场的开放达成一致,尽管此后双方在部分领域仍互相进行制裁,但保持了斗而不破的状态。整体看,美国由于相关领域垄断厂商市场在国内市场的控制力强,成本端优势较明显,在该贸易战中受到的损失显著低于欧共体。

 

  90年代贸易战的对策有所发展,开始规定商品的自产比例限制以及自产商品的采购优先权,丰富了贸易战的策略。

 

  21世纪初钢铁贸易战

 

  2001年6月,全球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美国国内钢铁厂商经营困难,于是在行业协会要求下,美国针对欧盟、日本、韩国等8国的钢铁产品出口可能给美国钢铁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从而涉嫌违反“201条款”进行全球保障措施调查,最终调查结果确认上述国家钢铁进口违反“201条款”。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提交报告后,布什总统裁定自2002年3月20日开始对大多数种类钢材进口征收为期3年最高达30%的关税,并对厚钢板实行进口限额,同时实行钢材进口许可制度。受此影响,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钢材出口量大减,各国也在之后作出反制措施。其中欧盟在3月27日通过了临时钢材保障措施,决定对进口钢材征收最高达26%的关税,同时实行进口配额制度。另外,欧盟、韩国、日本、中国、瑞士、挪威、新西兰和巴西等8个国家和地区也通过向WTO申诉及提高相应关税税率进行反制。

 

  直至2003年12月初布什总统发表声明称美国取消钢材进口的保护性关税,此轮贸易战才告一段落。但美国将实施更严格的监督政策,以防止外国钢材集体涌入。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