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闻全媒体编辑部突发新闻采访室副主任、记者 梁怿韬
不仅是记录者更是推动者
进入羊城晚报十年来,我见证了广州亚运会、伦敦奥运会、财富全球论坛等荣耀一刻;记录了云南盈江地震、四川芦山地震、“天鸽”“山竹”等台风来袭时人类与自然搏斗一刻;主跑城市管理线的我,看到广州初步破解“垃圾围城”,市容环境更美;主跑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我,描绘了众多创新创业金点子……
新闻从业人员,不仅是事件的记录者,更是推动者。2012年一场公交车上乘客发病、司机救人的突发采访,让“飞车救人”成为行业佳话,该报道获广东新闻奖;2017年超高车辆撞歪广州黄埔大道天桥,我与同事的连续跟踪报道,助推便民公交开行、加快天桥维修……这些“帮news”多次在市民和有关部门间搭建沟通桥梁,《记者帮》栏目也摘得广东新闻奖。
点 评
“工作有热情,个人有能力,思维很活跃,做事有担当,人缘还很好”——如果一个人这几点都占上了,那他肯定付出不少,幸福多多。梁怿韬就是这样一个人,每做一件事,哪怕是小事,他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不放,从不给自己松懈的机会……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年轻的他抱着的,已然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陈春凝(广州新闻全媒体编辑部主任)
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记者 陈强
除了冲劲更添冷静
不知不觉,做记者已九年,而这九年恰好是传媒业巨变的一个时期,当年一起入行的小伙伴多已转行,我则俨然由一名“菜鸟”记者变成了一名报业“坚守者”。
刚入行时,对各行各业都保持好奇,充满干劲。接到一个电话,就连夜坐车去湖南跑突发;去理发店卧底,挖掘行业内幕;为了一条线索,持续调查半年……
如今,除了这种冲劲,工作中更添了冷静——一个记者职业生涯要想走得远,必须是一个思考者。
九年来,虽然先后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4次、广东新闻奖二等奖2次、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1次,但真正激励自己坚持的,还是因为不忘初心。
点 评
跑经济新闻,他屡屡明查暗访,揭开无良商家种种黑幕;跑深度新闻,他一次次探访基层,关注社会问题民生疾苦;如今主打广东新闻,他将更多精力投射于揭示宏观走势,叩问政经发展大计。
他善于抽丝剥茧,从枯燥数据中总结出规律与观点;他善于梳理归纳,从各种公开材料中得出新颖结论;他善于从独特的角度切入,获得与众不同的新观察。他以努力和能力,奉献了大量有分量的深度调查报道,促使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
——马勇(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主任)
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记者 沈婷婷
幸运常伴于勤奋努力之人
我是羊晚驻深圳站的记者,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深圳人,我饱含深情地记录这个城市发生的一切,更对记者这个职业充满责任感、使命感。
我知道,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我相信,幸运机遇通常伴随着那些勤奋努力之人,正如海风和海浪总是伴随在航行者身边一样。只有做一名好记者,才能讲好时代的好故事。
点 评
娃娃脸的她,不经意间已成长为羊城晚报深圳记者站的主力记者。深耕教育线七年,她走遍深圳这片改革热土大大小小各类学校,跟校长们、老师们、学生们打成一片,写出了一篇篇深入人心的既民生亦专业的教育题材报道。
她说,要做个优秀记者,根本的秘诀就一条:想要挖好料,须“不怕艰难,哪怕翻墙”。她曾经守候在住宅楼下,从早上7点等到傍晚6点,就靠着这个最“笨”的办法,打动了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接受了她的独家专访。
见证着深圳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沈婷婷以一个优秀记者应有的坚韧,闯出一片精彩天地。
——马勇(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主任)
评论深度部记者 李妹妍
让陷入困境的人群得到帮助
我是冲着当记者来到羊城晚报的。时间不长,采访经历也五花八门,但有机会借着职业平台,让陷入困境的人群得到一些帮助,这种成就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2016年4月,一对再婚夫妻找到我,略带不安地咨询:国家全面“两孩”了,我们再婚家庭能不能生?这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在近半个月的深入探访后,这个话题有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抱团取暖的人们拉了一个个微信群用以交流,焦灼地为自己的生育权奔走。5月9日,羊城晚报以此刊发报道呼吁:如何保障再婚家庭的生育权?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9月29日,广东省一年内第二次修订地方人口与计生条例,对相关问题做了具体规定。那一天,一个采访对象给我发来微信说:“盼得太久了,谢谢你。”
点 评
来羊晚3年,她追溯过长江源头、巡访过万里海疆、精研过中国高铁、踏遍广东及西南贫困地区,谙熟文字、摄影、视频全媒体报道,采访一个领域就力求精通一个领域。她人如其名,集内秀与坚韧于一身,质朴而闪亮,她是李妹妍。
——林兆均(评论深度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