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又一次敲响,再次以生命的代价。
8月24日,浙江乐清一名20岁女孩在搭乘滴滴顺风车的途中惨遭司机奸杀。而3个多月前的5月6日,刚刚有一名河南郑州的21岁空姐,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被司机杀害。事件发生后,滴滴当时宣称全面整改,并推出了一系列严厉的安全保障措施。
但是,我们担心的终究还是来了,又一个年轻的生命消逝。
更让外界诟病的是,乐清滴滴事件发生4天后,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和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才联名发出一封致歉信,并宣布滴滴顺风车将无限期下线。
虽然顺风车业务无论在体量还是收入上,在滴滴总体中的占比都不大,但顺风车一直是滴滴所谓的“共享经济”标签最贴切的业务了。这个标签带来了光环,也带来了麻烦。外界对顺风车的质疑和担忧已经从管理层面上升到了模式层面:顺风车应该是个生意吗?顺风车是生意还是社交?
一路狂奔,垄断了行业九成份额
“安全”踩了急刹车
“悲剧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缺乏敬畏之心的。因为我们的无知自大,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好胜心盖过了初心。我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但是今天,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这一切虚名都失去了意义……”程维和柳青在这封姗姗来迟的道歉信中如是说。这是两起案件发生后,程维和柳青首次发声。
不过,此时,舆论的批评声已如潮水般涌起。截至《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稿时止,滴滴公司已被北京、天津、南京、广州、深圳、武汉、海口、贵阳、重庆、苏州、兰州等多省市的主管部门约谈。此前,滴滴已经免去了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和客服部副总裁黄金红两位负责人的职务。
滴滴方面还表示,除了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前,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外,而且将不再以规模作为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也会进行安全产品整体功能升级,优化紧急求助、行程分享、三方连线拨打110等一系列安全保障举措,并与公安部门深入共建用户安全保护机制。
一路狂奔,资本、巨头、对手,甚至规则都无法阻挡的滴滴,被“安全”踩下了一脚急刹车。
2012年9月,“滴滴打车”上线;2015年2月,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宣布战略合并; 2015年9月,“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2016年8月,滴滴出行全面收购优步中国。短短几年,滴滴一路PK掉了包括国际巨头Uber在内的30多个竞争对手,最终占据了中国网约车市场九成的市场份额。
此前不久,滴滴被传闻将于下半年启动IPO,估值达到了700亿~800亿美元(5000亿元人民币)。一流公司做平台,二流公司做品牌,三流公司做产品。平台公司是所有公司的终极梦想,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滴滴司机故意杀人、性侵、性骚扰、猥亵、抢劫等案件已经有数十起,而且绝大多数受害者为女性。但这些事件似乎并未引起滴滴的警觉和重视,外界也不甚了解。到今年4月,滴滴投资人张桓发文称被滴滴司机殴打,并控诉滴滴平台对司机管控不足,客服处理问题不力,拖泥带水、遮遮掩掩,引发了一轮对滴滴安全问题和客服机制的质疑。
一个月后,河南郑州空姐遇害又掀起轩然大波;此后不到3个月,一个高度类似的刑事案件再次发生。
顺风车“玩坏了共享经济”?
“顺风车作为典型意义上的C2C共享经济,供需双方通过第三方连接平台实现交易,其中的细节管理难度远远大于B2C模式。由于顺风车并非专职司机,对于车主的审查不会像网约车司机一样严格。”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共享经济分析师陈礼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相比专车和快车,顺风车车主的资质审核较为宽松,因为对于只是想分担油费的顺风车主来说,过于严格详尽的审核势必会影响车主们接入滴滴的积极性,但这也为顺风车的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陈礼腾还表示,此次事件,滴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安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管理体系导致事件处理环节冗杂,没有考虑到在危急情况下可能带来的不便等等。
就在乐清事发的前一天,涉事司机已经被另一名女乘客投诉“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开到偏僻的地方,下车后司机继续跟随了一段距离”,但滴滴没有进行任何处理;温州警方通报此案相关情况时也表示,警察曾经向滴滴平台三次索要嫌疑人信息,但前两次均被拒。能够阻止悲剧发生的机会错失了。
“滴滴作为专业机构,在此前已经出现过多起危害乘客人身安全的恶性案件,在其操作系统里的显著位置应该设有一键报警,并明确提示乘客遭遇可能危害人身安全的情况立即报警。这是滴滴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另外,滴滴没有及时向乘客披露涉案司机曾遭受投诉,也未采取其他措施,未履行居间人的告知义务,因此滴滴也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许浩律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许浩分析,滴滴平台的顺风车模式是居间信息服务。根据滴滴出行的《顺风车服务协议》,滴滴平台在顺风车服务当中,起到的角色仅仅是“居间人”。居间人就意味着滴滴平台仅仅提供信息交互及匹配服务,而不提供承运服务,并非承运人。滴滴作为居间人的法律义务主要有信息审核义务和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和保障。除了上述民事法律责任,滴滴平台还有可能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就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主管部门可对其进行约谈、处罚,监督整改。
8月28日,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王富民透露,“不仅在广东,滴滴在全国也拒绝将数据接入政府部门监管,滴滴不肯提供详尽的驾驶人员和运营车辆数据,因此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执法,只能靠原始的围堵来执法。”
由于很多城市都要求合法合规的网约车必须是本地户口司机和本地号牌车辆,但如果照此标准执行,滴滴平台会有相当大比例的司机和车辆“不合规”,这也是网约车平台不愿接入政府监管平台的一大原因。
赚钱?社交?
顺风车早已变味
根据滴滴公布的规则,顺风车从业务上定位属于公益性质,滴滴并不会对其抽取佣金,只收取很小比例的服务信息费用。
但据一位滴滴顺风车“老车主”向记者透露,最初滴滴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后来悄悄开始对每笔订单抽取5%的服务费。现在的规则是,同一城市范围内,每笔订单收取10%的服务费,跨城顺风车每笔收取5%的服务费。而对于专车和快车,滴滴作为运营监管平台,每笔订单会抽成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