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中泰证券计算机首席谢春生在进门财经路演中为投资者详细解读了医疗IT成长路径,对标美国发展史,谢总进一步表示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竞争格局将逐步向成熟市场靠拢,行业生态向好。
大家所熟知的HIS(医院信息系统)、HCMS、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等都属于医疗机构IT系统。
国内不同HIT企业的赛道不尽相同,各个企业既有直接竞争的业务,也有差异化竞争的领域。
医疗机构IT系统支出占比最大。
根据IDC2019年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国内医疗机构IT系统花费364.67亿元,占74.15%,远超医疗支付平台IT、医药流通IT和其他医疗IT的花费。狭义的医疗IT主要是指医疗机构IT。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狭义医疗IT。
一、中美医疗IT行业发展史
1、美国医疗信息化程度全球领先
HIMSS。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成立于1961年,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目前,HIMSS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信息化评级机构之一。
HIMSS电子病历评级标准。HIMSS旗下子公司HIMSSAnalytics于2005年开发了电子病历采纳模式(SM),用来评价HIMSSAnalytics数据库中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进展和影响。
通过跟踪其完成8个等级的进展,医院可以审查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实施和利用状况,目标是达到7级水平,7级代表着先进的电子病历环境。
HIMSS将电子病历分为住院急诊和门诊两类。每一类都分为8个等级。
美国是全球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根据HIMSSAnalytics2019年5月的最新数据,美国获得电子病历六级认证的医院已有2013家,获得电子病历七级认证的医院已有326家;获得电子病历六级认证的医院已有11369家,获得电子病历七级认证的医院已有6256家。
美国信息化程度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毫无疑问成为全球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
2、美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和启示
根据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委员会、HMISS、智研咨询的研究报告,我们认为美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如下:
(1)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医院信息系统。
(2)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HIS产业已有很大发展。
(3)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第一代的区域卫生信息网。90年代中期,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网遍布美国每一个城市,美国希望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州内的卫生机构之间共享信息。
(4)2000—2002年期间,美国提出“卫生保健全面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将发展电子健康档案作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5)截至2002年9月,美国共投入10亿美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标准建设和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推广。
(6)2004年,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第13335号总统令,要求10年内为全体美国公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7)截至2017年,94%的美国医院已经使用电子病历,92.39%的美国医院已经使用电子健康档案。
从美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历程看:
(1)行业发展初期,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的重点,
(2)后期随着HIS渗透率的逐步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成为医疗信息化的重点方向。
3、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和启示
根据IDC、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分析,我们将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基于小型机和微机的启蒙阶段、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院管理信息系统阶段、临床信息系统与区域医疗协同探索阶段、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阶段、数据整合阶段。
(1)基于小型机和微机的启蒙阶段。改革开放是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源头,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改革开放,较多小型机进入中国,并被部分医院陆续引进。
进入80年代后,价廉易用的微机大量进入中国,中国也开始研发国产微机,部分医院陆续引进微机。
(2)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院管理信息系统阶段。1992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全国多家医院的IT技术精英进行系统研发。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研究”和“军字一号工程”实施成功。在卫生部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医疗信息化迎来第一次发展热潮。
随着对医院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系统越来越复杂,医院自我开发难度逐渐提高。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多家HIT企业创建,由医院提需求、IT厂商负责开发、实施的商业运作模式开始出现并成为主流。此阶段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3)临床信息系统与区域医疗协同探索阶段(2000年-2008年)。2002年,卫生部陆续颁布《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草案),将信息化纳入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此阶段建设重心向临床转变。临床信息系统以医生工作站为中心,包括检验(LIS)、医学图像处理/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和合理用药监控等系统;各地陆续实施医疗保险、新农合,所有医院与医保、新农合系统逐步建立接口。
(4)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阶段,核心内容概括为“46312”,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区县级四级卫生信息平台。
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项业务系统;电子健康档案、EMR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三个基础数据库;一个人口健康统一网络;信息安全和信息标准2个体系;要求医院以EMR为核心,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实现院内院外信息共享。
(5)数据整合阶段。2015年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实现信息动态更新。
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