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不少专业合作社都表示,仅靠病虫害防治这一项业务,并不赚钱。靖江市兴达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陈纪武算了一笔账,每亩收取作业费10元,其中人工费8元,油费0.5元,不算杂费、机器损耗的话,一亩地仅赚1.5元。“今年6500亩的服务面积,才能赚万把块钱。”好在兴达合作社是靖江市支持的植保全覆盖试点单位,去年底按照每亩10元的标准拿到了3万元的专项补助,今年据说也有奖励。
“我们鼓励像兴达这样的合作社开展综合性服务,不仅要做小麦病虫害防控,还要把水稻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控等一条龙服务做起来,这样合作社才能发展壮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靖江市农委副主任李华表示。
“农户地块儿太分散了,如果不以村为单位统一喷防的话,很难开展专业化社会服务。”徐州市睢宁润农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善璞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里都是大农机,作业效率很高。可在小麦生长后期进行防控时,农民就不愿让农机开进地里了,怕轧坏了小麦。“种粮大户就没这个问题,我们今年统防统治的服务面积1万多亩,大多数是种粮大户。”
分散的农户怎么办?王善璞也在琢磨。“这不,我刚买了1台多旋翼飞行器,就是俗话说的小飞机,一个起降一箱药能打8—10亩地,两个人搭档,一天能作业200亩。我想先试验一阵子,如果好用的话就多买一些,解决地块分散农户的防控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植保机械和人才跟不上现代农业的需求,也大大影响了病虫害防控的效果。“我们最缺稳定的机手,27台农机固定的机手只有8个,农忙时根本不够用,机器的使用率太低。”专家表示,全国各级农业部门已发展规范化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近2万个。但是,相对于病虫害发生面积和防治任务,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
何为“一喷三防”
冬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我国去年对冬小麦主产区实施了“一喷三防”补助政策,今年则对全国3.4亿亩冬小麦实施“一喷三防”给予补助。国家实施物化补助,将技术措施政策化,是对强农惠农政策体系的丰富、完善和创新,有效实现了政策、生产、技术三者有机融合。
因各地病虫害防控重点不同,各级农业部门因地制宜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显著提高了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和喷施效果。如江苏、安徽实施了以赤霉病预防为重点的“一喷三防”,陕西实施了以吸浆虫防控为重点的“一喷三防”,河南、山东、河北实施了以穗期蚜虫防控为重点的“一喷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