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地区旱灾走势,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小麦供给减少风险。按照目前的天气预报信息,若今年后期出现世界小麦产区旱情恶化趋势,有可能使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发生逆转,将对世界粮食安全带来真正的挑战。特别是俄罗斯、乌克兰等黑海产区,每年出口小麦近3000万吨,占世界小麦出口的近20%。目前令人担心的是,若后期俄罗斯、乌克兰政府为应对旱灾采取类似2008年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对全球小麦的有效供给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今年全球粮食供需形势将趋于紧张。到目前为止,估计今年南美、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乌克兰等粮食主产区因旱灾使玉米、大豆、小麦等粮油减产约1亿吨,相当于全球粮油总产量的3.6%,全球贸易量的四分之一,已大大超出2008年的全球粮油减产水平。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后期,若世界粮食主产区旱灾持续恶化,粮油减产幅度或更大。这意味着维持多年的全球粮油供求平衡格局有可能会被打破,全球粮食供需形势将趋于复杂紧张。
对中国的影响
近年中国小麦、水稻连年丰收、库存充裕,此轮全球粮价上涨,短期内不会对中国粮食供给与市场形成冲击。今年6月以来,中国粮食市场保持稳定,粮价波动处于合理范围。但是,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11年大豆进口达5264万吨,占全球大豆进口量的60%,对外依存度达80%。近两年还通过国际市场解决国内粮食玉米、小麦等粮食品种结构性需求。因此,必须高度警惕和防范全球粮价上涨以及供需形势变化对中国国内粮食市场乃至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
通过大豆、谷物等进口链条,国际粮价上涨将直接传导到国内市场,推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如由于国际价格上涨,8月初进口大豆到广东口岸价格每吨5200元-5300元(比目前国内价格每吨高300元,超过2008年的最高水平5100元-5200元,目前已经有所回调)。主要影响包括:一、将通过植物油传导,使今年下半年后期食品价格高企压力增大;二、与玉米等动物能量饲料不同(玉米饲料可用小麦等替代),豆粕作为蛋白饲料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若豆粕价格高企,将直接增加下游养殖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压缩畜禽养殖盈利空间,打击养殖户生产积极性,抑制养殖业回暖,这在今年年底将突出表现出来;三、大豆进口成本升至历史高位,国内压榨企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企业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今明两年部分地区有可能出现中小压榨企业关停、倒闭问题。
抑制中国粮食进口,有可能造成国内大豆、饲料等原料供应不足。去年以来,由于国内玉米供应偏紧、价格高企,每月约有250万吨的小麦替代玉米用于饲料。今年小麦生产总体上虽然获得“九年丰”,但局部地区小麦因病害导致质量下降,且略有减产。为补充国内供给,今年上半年中国加大了进口规模,共进口小麦、玉米等谷物734.3万吨。但从今年7月开始,由于国际价格大幅上涨,后期继续进口小麦、玉米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其中,由于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部分谷物出口供应商为了减少亏损,对进口商违约不交货,据了解,出口商承担10%的履约保证金,在财务上讲要比交货划算。
从大豆进口看,由于前期国内外大豆差价每吨300元(每进口1吨大豆将亏损300元),因此出现了所谓“洗船”现象,即部分企业为规避进口亏损风险,减少进口大豆到货,将已装船待运的大豆,直接在国外退货或转卖给其他国家,每吨另外可赚40美元-50美元。尤其是,由于南美大豆减产、供应减少,今年后期全球大豆供货压力转向美国,但美国大豆也因旱灾减产,价格有可能居高不下。今年下半年中国大豆供应形势或将趋于紧张,将直接影响下游养殖业饲料供应。
国内外差价扩大,或将形成不合理的粮农产品出口需求。调查表明,在全球粮价上涨的背景下,国内粮价低于国际市场的趋势日益明显。如目前国内玉米价格每吨2400元,比进口玉米价格2900元低20%,因此,近期部分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出现增强趋势。据了解,7月赖氨酸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35%-40%。目前中国豆粕报价约每吨690美元(CIF价),印度豆粕每吨850美元,国内部分压榨企业为维持运转,弥补损失,已开始计划出口豆粕到印度。本来今年国内玉米、豆粕等饲料供应就相对紧张,若这种不合理的出口需求增加,将进一步加剧国内供需矛盾。
短期应对政策选择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局面下,积极有效应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与供需形势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市场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必须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及早做好政策应对准备。具体建议如下:
目前应暂停大豆等粮食储备的调控性拍卖,为年底应对更加复杂的粮价上涨形势留足政策手段,夯实调控基础。全球粮价上涨影响有可能于今年后期传导到国内市场,年底国内食品价格或呈上涨趋势。建议目前暂停大豆等粮食储备的调控性拍卖,减缓政策性粮食储备释放,为后期调控政策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手段。
积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抓住当前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机遇,减少农产品价格扭曲,逐步建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接轨机制,引导农产品价格回归市场均衡水平。为保持市场正常运行,建议尽可能避免对农产品采取行政性限价措施,进一步增强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抓紧探索建立定向食品补贴制度,对低收入阶层特别是贫困人口,以发放购粮补助金、食品券或定向供应平价粮等方式,缓解粮价上涨的影响,保证贫困人口和低收入阶层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强化粮食需求管理。根据国际粮情变化与中国粮食供需新格局,适时调整粮食产业政策。坚决控制粮食深加工产业发展,特别要严格控制粮食用于工业酒精、燃料乙醇、涂料等非食物链生产;对高能耗、高污染的粮食深加工产品,全面取消出口退税,征收环境税和出口税,推动粮食深加工产业结构调整。
支持开展共同应对粮价上涨的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行动。重点要避免粮食出口国采取出口限制、囤积居奇,减少乃至停止玉米等粮油资源用于生物能源生产等国际政策协调。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机构开展的援助低收入、贫困国家粮食安全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