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不端警钟再次敲响
■事件回放
2017年4月20日,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销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2012年~2016年发表的107篇中国作者的文章,称这些文章的发表者伪造同行评审。此次撤稿的107篇文章波及全国19个省(区、市),涉及高校院所、高校附属医院、地方医院、部队院校及医院等上百家单位,其中超过半数为高校附属医院,多家全国知名三甲医院赫然在列,涉及作者500余人。
此次事件是2015年该集团撤稿事件的延续。《肿瘤生物学》杂志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虚假同行评议信息反查了2012年~2016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从而发现了这批被撤论文。这些事件暴露出不规范论文中介组织在我国已形成庞大规模,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压力之下,不惜花费巨资请中介公司代写、代投论文。
6月14日,科技部组织召开学术期刊集中撤稿调查处理工作新闻通气会。通气会介绍,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对撤稿论文逐一彻查,基本查清了撤稿论文的情况。同时,各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正在申请科研项目(基金)、基地建设、人才计划和科技奖励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相关科研项目、基金等予以暂停。对查实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将按照统一尺度,甄别责任,严肃处理,向社会公开,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的势头。会上,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了涉事论文作者的调查处理情况。自然科学基金会通报了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调查处理的情况。
针对此次撤稿事件中参与造假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部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商部门,启动网上网下清理工作,打击论文造假的灰色产业链。
会议同时透露,将进一步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卫生计生委、科技部将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临床医生职称改革试点。
■点评
频频出现的论文被撤事件,刺痛学界神经,也让医学界蒙羞。痛定思痛,以论文论英雄的医生评价机制难辞其咎。近年来,国家层面关于人才评价改革已有多项重要政策出台,各地需要把国家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推进分类评价等重要举措真正落到实处,让临床能力而非纸面文章成为衡量医生价值的核心要素。
我们更应该看到,医护人员恪守职业操守、加强自律,自觉捍卫科学道德底线,才是真正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内生动力,才是治本之策。如果不能自律自省,一有问题就怪罪体制机制,不仅有舍本逐末之嫌,也是对恪守诚信、踏实科研、遵守规则的医务人员的不公。
篡改、抄袭、剽窃、伪造同行评议等科研不端行为滋生背后,是科研诚信和自我约束的缺位。这更加凸显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而对于在利益驱动下,少数人突破底线以身试法,相关部门和学术共同体必须逐一核查、严肃处理,维护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打破对学术不端行为惩戒“失之于软”的困局,让造假者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马兜铃酸致癌说”又起波澜
中药挺直“腰杆”须研究更硬气
■事件回放
10月,《科学》子刊《科学—转化医学》刊发一篇来自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研究人员的论文,并以“一种草药的黑暗面”为题推荐该研究。研究提出,传统中药中的常见成分——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可能是导致很多亚洲人患肝癌的原因。其中,台湾地区78%的肝癌患者、中国大陆48%的肝癌患者,罹患肝癌可能归因于此。
据报道,马兜铃酸天然存在于马兜铃、关木通等马兜铃科植物中。含马兜铃酸的药品针对疾病种类广泛,从冠心病、风湿、痛风到感冒、咳嗽、减肥等都有覆盖。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草药制剂共89种。因此,该文章一经刊发,立即在国内引发公众强烈关注并持续发酵。一时间,中药安全性面临高度质疑。
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专家研讨会,指出该文章虽然提示了马兜铃酸可致肝癌发生的强烈风险信号,但马兜铃酸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尚缺乏直接证据。
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正式回应称,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直接相关性尚无直接有力数据支撑。但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鉴于此,我国自2003年以来采取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已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的报告。且不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都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药材的根和根茎部位几乎不含马兜铃酸。我国早前已调整药材使用部位,将马兜铃科植物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
■点评
从龙胆泻肝丸致尿毒症、云南白药含乌头碱、四磨汤含槟榔致癌,到马兜铃酸致肝癌……近年来,围绕中药致癌、带毒等中药安全性的新闻、话题、疑虑层出不穷。马兜铃酸致癌说,也并非首次“出镜”。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比利时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减肥药导致女性肾损害。此后,关于马兜铃酸致肾病、肝癌的报道多次爆出,欧盟、新加坡、美国等药监部门先后禁止使用含马兜铃酸草药、植物产品。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研究机构更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类致癌物”。
研究者大可指出相关“致癌、致病”的研究不严谨、证据不充分。但对于民众健康来讲,任何危险的可能性,都不应该包含在治病救命的药物中。
诚然,“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不仅存在于中药,一些西药也被证实有一定副作用。对于中药,一味求全责备并不合理。但无论对于遣方的医生、还是用药的患者,关键是要明确副作用为何、是什么作用机制、什么剂量带来多大危害,以此合理衡量风险收益比,明明白白用药。
马兜铃酸风波散去,但思考不能消退。中药安全性一再引起业界和社会的重视,提示必须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过硬的研究数据,让中医药自信地挺起腰杆。这既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绕不过的关卡,也是保障国人健康的必由之路。
舆论声讨“神医神药”广告
医药广告监管任重道远
■事件回放
6月,媒体爆出“全能神医”刘洪斌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先后在西藏卫视、青海卫视、甘肃卫视、东南卫视、吉林卫视和黑龙江电视台,以新闻访谈、主持人参与、“专家”证言、消费者现身说法的形式,宣传药品、保健品治百病等。她推销过苗仙咳喘方、唐通5.0、天山雪莲、药王风痛方、苗祖定喘方、苗家活骨方、老院长祛斑方、蒙药心脑方、助眠晚餐9种药品和保健品。她轮番扮演苗医传人、北大专家、养生保健专家、御医世家传人兼风湿病专家、祖传老中医、蒙医第五代传人。但她参与推广的产品,都留下了一长串的不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