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就此通报称,截至11月16日,桃江四中共发现29例肺结核确诊病例和5例疑似病例,另有38名学生预防性服药,共计72名学生接受治疗和管理。11月25日12时许,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再次发布疫情通报称,经继续复查和主动筛查,截至11月24日20时30分,桃江四中共报告肺结核确诊病例81例、疑似病例7例。除桃江四中外,桃江县职业中专也报告肺结核确诊病例9例、疑似病例3例。
12月8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官方微博“健康上海12320”通报称,上海一职业学校发现13例肺结核病例,患者已得到规范治疗,病情稳定,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接连发生的校园结核病疫情不禁让人疑惑:校园结防,到底怎么了?
■点评
学校结核病多发确有其内在原因——学校人群密集,一旦有病例出现,传播风险高。发生疫情的桃江四中高三年级364班,人数近百,考试压力让学生经常熬夜,体质下降,疾病易乘虚而入。但另一方面,接连的校园结核病疫情,引发公众关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即学校应对疫情的管理和协调效能低下问题、人力投入不足问题以及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问题等。比如,《学生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的学校应设立卫生室,并按照不低于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但从目前来看,学校卫生室和校医的配备严重不足,校园健康“守门人”的缺口较大,主管学校结核预防的人员往往身兼多职,使得疫情发现和控制不及时。
桃江事件发生后,多个省份迅速出台相关文件,防范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扩散。我们期望桃江事件能成为校园结防,乃至传染病疫情的一次“强化免疫”,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5亿人有家庭医生”引关注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待做实做细
■事件回放
12月中旬,一则《我国超过5亿人有家庭医生》的报道引发热议。报道称,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国家庭医生的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超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此消息引发网络热议,很多人表示和自身感触相差甚远。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从2017年5月起,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再报送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随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几次就进度发布相关数据:9月,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居民人数为3.2亿;12月初,这一数字为4.3亿,随后增长至12月中旬公布的5亿。回应称,家庭医生签约数字没有问题,但尚存在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等问题。在未来,家庭医生的服务需要跟上,不能为签而签。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回应,我国的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和乡村医生等,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通俗来讲,家庭医生就是主要为广大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签约团队。国家希望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现分级诊疗。
2009年,我国首次提出将家庭医生制度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工作目标。2016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规定,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将农村贫困人口中的慢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优先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病患者,并逐步扩大到全部慢病人群,力争2017年年底实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同时去推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这是这项工作更加完善的一个必经过程。
■点评
从公众的热烈讨论能够看出,我国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非常关注,对获得家庭医生服务也非常期盼。只有家庭医生在基层“守好门”,老百姓才能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跑三甲”的美好愿景,国家也才能把分级诊疗制度真正推行下去。
目前,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家庭医生团队数量暂时不足,签约服务尚面临发展不平衡、服务不充分的现状。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硬性指标层层分解下压,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工作压力,一些地方出现“代签约”“只签约不服务”的现象。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未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要稳步平衡地区间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重要作用。比如,由《健康报》社开发运行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络平台通过汇聚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居民能够方便地在线选择家庭医生,实现线上签约。通过多渠道的各种方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定能更快、更好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医生救病人遭索“失物费”
医患共处呼吁理性宽容
■事件回放
9月11日,患者李先生被送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李先生因突发肺栓塞昏迷,在抢救过程中,两名医护人员用剪刀剪开患者短裤及上衣,并将之放置在一旁,进行心肺复苏等操作。经过及时抢救,李先生当晚得以脱离危险,转入普通病房。
9月17日,李先生的父亲向医院提出,患者醒来后曾称,自己的裤子口袋内有现金500元、身份证、银行卡、数据线等,如今与被剪开的衣裤一道丢失。李父表示,医院应当承担衣物损坏、财物丢失而产生的损失,并据此向医院提出1500元的赔偿要求,名为“失物费”。
9月19日,李先生的父亲报了警,并带着警察来到医院要求赔偿。
中南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天抢救过程中程序和手段都没有问题,而且患者所称的财物到底是遗落在发病场所还是途中都不确定。最后,在警察的调解下,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将凑齐的1000元钱,给了患者家属。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讨论。有人认为,医院没有管理好患者的财物,是失职;也有人认为,患者及家属无理,这是典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李父表示,自己很感激医生全力抢救儿子的生命,救治费如今已花费10多万元,自己就算借钱也会交给医院。但是,一码归一码,医院没有把儿子口袋里的财物交给家属,工作中存在失误就应该赔偿。
参与此次抢救的医生事后也表示,当时把患者的衣服剪掉,丢在了抢救室里面,现场也没有家属,衣物应该是被当垃圾处理了,这一点的确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