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教授繁体字和注音符号的传统侨校,积极向大学理事会游说,至少争取AP课程同时纳入繁、简中文字体。沉葆说,台湾如果想抢进AP、让繁体中文占一席之地,须利用繁体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深度去说服人家,才是聪明做法。
日本流行学汉字写短信
日本京都著名的清水寺,每逢过年,要由住持拿一支大毛笔,在大张宣纸上写下一个反映那当年情况的“世相汉字”。
与中国渊源深厚的日本,汉字早已融入文化中。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规定了“常用汉字”与“当用汉字”,要孩童从小学开始学习汉字。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阿辻哲次记得,四十年前读小学,老师说:“你们现在好好学汉字;等你们儿子、孙子辈,就不用学了。”结果老师错了,他说,目前日本的外语学院中,选中文做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占三分之一,超过德文、法文。
日本政府举办的汉字检定考试,如今每年参加的受测人数超过两百万。除了实用需求,汉字也是流行,阿辻哲次说,日本有八千万支手机,其中三分之二可传输汉字短信,“现在年轻人,为了写短信拼命学汉字。”
相对于日本将汉字视为民族文化资产,同样与中国文化渊源深厚的韩国,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废止汉字、推动韩文专用政策,中断汉字教育五十年,直到1992年金大中执政又重新强调汉字。
汉阳大学中文系教授郑锡元曾为了教授繁体汉字,被学生在校园贴标语抗议。但他说,目前韩国与汉字圈国家的贸易量占到贸易总额的一半,学汉字成为现实的需要。他认为,1992年韩国与北京建交,是汉字热潮的起点。
如今从仁川国际机场到汉城的路上,能够看到的汉字招牌,几乎都是简体字。韩国有130万人在学中文,但以简体汉字为主流。对此,郑锡元坚持地说,“为了文化传承的考虑,还是应该学繁体字!”
东南亚繁体一夕变简体
台湾人到东南亚旅行,常有熟悉的感觉。在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槟城、古晋,有时整条街的商店招牌都写中文,而且是繁体字。
早期中国移民,将汉字文化带往南亚;繁体字在海外华人社会传承,一直维持到二十世纪末。随着台海两岸政治势力消长,东南亚的中文版图逐渐改变,不仅中文教学改用简体字,报刊字体也弃繁就简;加上日常书写习惯改变,南亚华人圈如今已是简体字天下。
来自马来西亚的作家黄锦树,正好历经过大马中文教育的“变天”。他记得,大马中文学校的华文教材,以前都是台湾当局协助编印,因此他直到小学六年级都学繁体字。到了初中,“繁体字一夕之间变成简体字”,外交政策的政治力量是主要因素。
马来西亚华文中学、小学都是私立学校,过去学生清一色是华人子弟。近年来,因为华校教育水准高,加上中文热推波助澜,许多马来人、印度人子弟也送到华人学校就读,学习简体中文字和汉语拼音。
与马来西亚相较,新加坡对于中文教育政策就更有远见。
1980年代初期,新加坡教育部先后颁定小学和中学的华文文字表,从注音符号和繁体字的教育轨道,转进至简体字和汉语拼音。
与中国大陆的经贸、文化往来很重要,新加坡和台湾、香港的交流更是密切,务实的新加坡人把“识繁写简”当成中文学习的原则。新加坡政府在简体字华文课本后面,附加简体字和繁体字对照表,帮助学生同时认识两种字体。
除了台湾,香港是繁体字最后的雕堡。但满街繁体字的招牌底下,细微变化正在发生。
1997以后,学讲普通话、学写简体字的人都多了,开在大厦二楼的简体字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去年底,占据四层楼的新华书城在铜锣湾开幕,不但是香港最大书店,且以销售简体字书籍为主。
香港看世界的角度在转变,评论家、香港TOM集团顾问刘细良说:“我们以前透过台湾书了解世界。但现在,还要靠大陆书。”他说,大陆图书出版发展快速,有更多种类书籍可读;以知识的学习和传播来看,香港人使用简体字的潮流,还只是开始。(言恒)
[责任编辑:system]